仁里古村位于龙川和绩溪县城之间。我们在公交的半路上下车,走了千米的路,从山边走了进来。发现这里是周边丘陵中有大片的田野。

说起来,绩溪这个地方,我们只知道龙川的胡氏,还有就是胡雪岩、胡适,仁里这里还真没有听说过。正因为旅游年卡中有它,才顺路来走一趟。
在绿野中的白墙,显得特别突出。这里的建筑大约也是重新粉过。
夏末,也是成熟的季节。晒场上忙碌的农民,基本少见青壮年,这大约是普遍现象。

在售票处领票后,我们从南门进入。发现这里到处都可以随意走动,不见谁来查票。

仁里建村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原是绩溪耿姓的发源地,后来程氏人口大增,他们是理学大师程颐、程灏后人,变成古徽州名副其实的“程朱阙里”。

走进不远,就是光启堂,现在是村史陈列馆。

和龙川比起来,这里简直就不是旅游点,安静的也不见其他游客。其祠堂的建筑风格感觉都差不多。
仁里的光启堂,从这里的模样看,应该是近年才修复的,除了大厅上的牌匾,对联什么的都不见。

后进,是私塾的感觉,挂着孔老夫子的画像。

不知道这里的木梁、石柱、斗拱,那些是原来的,那些是现在的。

仁里有三街十八巷,基本还算横竖平直。

有开放一些民居供参观,都正常住着人家。
往东去,靠近河边的地方,还是菜地。

走上新修的堤岸,一下景色美了许多,喔,这就是登源河。旧时的村民们想要走出仁里,就在登源河边的桃花坝码头出发,沿河顺流而下,至新安江抵达江浙。

桃花坝是一千多年前仁里先人为防御河水泛滥而修建的堤坝,先人在坝上遍植桃花。这名称多有诗意呀。现在重修,更觉坚固。

东面的仁里,感觉就是普通乡村。

坝上的石墙,可以告诉你古老的历史。

正想继续往前走,突然天降大雨,只好拐进东门。

仁里村的水井,有好几处都特别说明,应该有其特别之处。水井边上有神龛,大约供的是土地。

走进这间老屋,一切都是那么安逸,有文化。


灶台间,正在制造当地的糕点,有两位摄影人来此拍照,我也蹭两张。

在这里偏僻的地方,要广而告之,还真需要有耐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