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驾陕甘宁蒙 九 西安明城墙

标签:
陕甘宁秋日明代城墙旅游 |
分类: 陕甘宁疆 |
西安明城墙在西安的市中心,前一天到达的时候,从东门进,那夜色真是斑斓,久违了的就感到惊艳。所以这23日中午,看完历史博物馆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这护城河内的城墙。
过隧道,上来,果然有闹中取静的模样。这里可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还是四A景区。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公里,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

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西安城墙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楼。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楼下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的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

城上的箭楼在西安保卫战(也称二虎守长安)中被毁,城墙上的的箭楼是于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而成。

过隧道,上来,果然有闹中取静的模样。这里可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还是四A景区。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公里,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4公里。城门有四,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高32米,长40余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巍峨壮观。


永宁门俗称南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原得最完整最漂亮的一座。


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

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西安城墙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楼。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楼下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的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

城上的箭楼在西安保卫战(也称二虎守长安)中被毁,城墙上的的箭楼是于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而成。

观看一座敌楼。小门紧锁,不能进去,感觉挺新。
后一篇:秋驾陕甘宁蒙 十 西安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