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江浙:高邮 盂城驿

标签:
邵宝蒲松龄重点文物明代古代邮驿 |
分类: 江苏上海 |
高邮的盂城驿,今年刚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一个组成部分。到高邮,这里是不可或缺的。盂城,高邮的别称,取意于宋代词人秦少游描写家乡“吾乡如覆盂”的诗句。

这边是礼宾轩,整个庭院就是一个休息娱乐的场所,一般来说,过往的官员、文人墨客晚上下榻以后,需要一个休息娱乐、宴请宾客的地方,这里就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要求。



穿过有日晷的庭院,来到鼓楼前。




这底下是驿站大厅。



绕到这里,是马神庙。古代驿站以马为业,驿马常年在外奔驰,江湖上的风险,加上社会的动乱,还有贪官污吏的骚扰,使得从驿人员只得借助于神的力量的保护,祈求驿站人马的平安。

这边是马厩。


这里还有一个蒲松龄的标志,当年蒲松龄的同乡好友孙惠以宝应知县临时调署高邮州,蒲松龄以幕僚身份一同前往,他在盂城驿住了七个月,还曾写有一篇《高邮驿站》。

这里还陈列了一个展览,展览的名称叫《历代名人与盂城驿》。明代的邵宝,著名藏书家、学者。别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授许州知州,历户部员外郎、郎中。历为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曾留诗一首《盂城驿即事》:“盂城驿前吟夕阳,高邮湖上好秋光。红粉菡萏初经雨,绿满蒹葭未受霜。远浦有波皆浴露,近堤无路不垂杨。南来时见吴江棹,却倚船窗问故乡”。
这里都是盂城驿现在修复的地方。

明制:在主要邮路上一般是每隔10里设一邮铺,次要邮路则是20-30里不等。盂城驿是我国古代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处重要驿站。

这两根粱,上面有一些木雕花纹,东面的上面雕刻着罄,有两条鱼,连起来叫吉庆有余;这边是一只玉如意,顶端是一个“万”字型,中间还有一根飘带,连起来叫万代如意。西面的粱上刻有一只蝙蝠,在这只蝙蝠的腹部有一枚铜钱,它象征着多福多财;这边刻的是两块方糕,也就是两个菱形的方块交叉在一起,连起来就是多福多财、步步高升;这边刻的是一支毛笔架在银锭上面,它的意思是必定胜利。


穿过廊门,我们来到是庭院区。看到一群鸽子在天空盘旋,一会就没了踪影,对于通邮来说,信鸽还是另一种工具呐。

这边是礼宾轩,整个庭院就是一个休息娱乐的场所,一般来说,过往的官员、文人墨客晚上下榻以后,需要一个休息娱乐、宴请宾客的地方,这里就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要求。



穿过有日晷的庭院,来到鼓楼前。



登上鼓楼,看整个驿站。古代驿站大多设有钟鼓楼,在当时有三大功能:一是站岗了望,登高望远,二是值更报时,三是报捷庆典,鼓楼是盂城驿的标志性建筑物。

这底下是驿站大厅。



绕到这里,是马神庙。古代驿站以马为业,驿马常年在外奔驰,江湖上的风险,加上社会的动乱,还有贪官污吏的骚扰,使得从驿人员只得借助于神的力量的保护,祈求驿站人马的平安。

这边是马厩。

这东边的院落叫驿丞宅,是九品官驿丞居住的。中国古代大都是异地为官,所以他当时也住在这里。这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这里的建筑遗存是属于清代的,这地上的地面砖完全保持了当年的风格。这里现在陈列的是一个展览,名字叫《中国古代邮驿史展览》,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个邮驿史展览,介绍了我国邮驿从殷商一直到辛亥革命其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这里还有一个蒲松龄的标志,当年蒲松龄的同乡好友孙惠以宝应知县临时调署高邮州,蒲松龄以幕僚身份一同前往,他在盂城驿住了七个月,还曾写有一篇《高邮驿站》。

这里还陈列了一个展览,展览的名称叫《历代名人与盂城驿》。明代的邵宝,著名藏书家、学者。别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授许州知州,历户部员外郎、郎中。历为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曾留诗一首《盂城驿即事》:“盂城驿前吟夕阳,高邮湖上好秋光。红粉菡萏初经雨,绿满蒹葭未受霜。远浦有波皆浴露,近堤无路不垂杨。南来时见吴江棹,却倚船窗问故乡”。

这里都是盂城驿现在修复的地方。

明制:在主要邮路上一般是每隔10里设一邮铺,次要邮路则是20-30里不等。盂城驿是我国古代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处重要驿站。

前一篇:夏末江浙:高邮 汪曾祺
后一篇:夏末江浙:高邮 镇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