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博物院:宜兴紫砂壶

标签:
休闲博物院吕尧臣无锡作品 |
分类: 江苏上海 |
宜兴紫砂壶
















紫砂陶艺是一门点石成金的艺术。传说中有异僧呼卖“富贵土”,让当地人发现使用了紫砂陶土。千百年来,他们用粘土来制陶器,到了明代,他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生坯强度更高,烧成收缩率更小的紫砂泥来制陶,并独创性地使用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手法来成型制壶,可以说,陶瓷艺术发展至明代紫砂器的出现,无论是在原料、造型、成型手法还是实用性、观赏性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连带起茶具的不断更新,明代饮茶方式有了变化,变煮茶为沏泡茶,正是这种新形式饮茶方式的呼唤导致了紫砂壶的出现和风靡一时,而紫砂陶的良材也使茶叶的天然美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紫砂壶是陶文化、壶文化、茶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总结性产物,紫砂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制陶业巅峰时代的到来。













曼生十八式即陈曼生创作的十八种款式紫砂壶。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尤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陈曼生一反宜兴紫砂工艺的传统作法,竟将壶底中央钤盖陶人印记的部位盖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壶盖里或壶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曼生设计茗壶"十八式",在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历史上是一件重要之事,下面就“曼生十八式”及其题识作略微介绍。
一、“石”,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种。
二、“汲置”,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三、“却月”,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我为规。
四、“横云”,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
五、“百衲”,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六、“合欢”,蠲忿去渴,眉寿无割。
七、“春胜”,宜春日,强饮吉。
八、“古春”,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九、“饮虹”,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十、“瓜形”,饮之吉,瓠瓜无匹。
十一、“葫芦”,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十二、“天鸡”,天鸡鸣,宝露盈。
十三、“合斗”,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十四、“员珠”,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十五、“乳鼎”,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十六、“镜瓦”,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十七、“棋奁”,帘深月迥,敲其斗茗,器无差等。
以下,手机拍拍的名家作品
左 青蛙莲花壶 现代 蒋蓉制
蒋蓉(1919-
2008),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洛林人。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蒋蓉的作品在中国紫砂工艺史上技术精湛,生动具真,别树一格,成为中国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女工艺美术大师,现任中国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设计协会委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蒋蓉作品曾在全国工业会议上评为“特等奖”,并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东南亚等国家制作礼品。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她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这在当时历史情况下是工艺界的一种最高荣誉和待遇。
右 朱泥壶 民国 顾景舟制
顾景舟(1915-1996),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顾景舟(1915-1996),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左
井栏壶 清邵景南制 陈曼生刻
姓名:邵景南年代:清代·道光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 人物简介:号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所制壶器均由邵二泉铭刻,工于制壶,制作精细,品类较多,壶底常用“邵景南制”线框阳文楷书印,盖内常“景南”竖式椭圆楷书章。
右 大石瓢壶 徐汉棠
左
寿桃壶 晚清黄玉麟
黄玉麟,生于清末(1842-1914),继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他所制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有说他“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
右 虚扁壶 民国 冯桂林
左
梅花周盘壶 民国 王寅春制
王寅春(1897-1977年),生于江苏镇江一户贫民家庭。父五金宝(又名金大),原为镇江做小烧卖出身。13岁拜赵送亭为先生,在其陶坊随金阿寿为师,学习紫矽陶艺。3年满师后,上门帮窑户当制坯客师。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艺特好而名扬上海。现代著名的紫砂壶制作大师,其制壶技术精湛,并且效率高,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多,光货和花货是王寅春的拿手壶型。王寅春的作品深受追捧,收藏价值也非常高,人们将出自王寅春之手的紫砂壶称为“寅春壶”,壶上都刻有“寅春”字样。
右 竹顶壶 民国 朱可心
朱可心(1904-1986年)出生与宜兴蜀山镇。 14岁时拜汪生义为师,与吴根云结为师友。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技工,此间创作紫砂咖啡具。次年,精心制作云龙鼎和竹节鼎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并荣获“特级优奖”,1953年12月“全国民间艺人观摩大会”携作品云龙壶、圆松竹梅壶参展。1959年他以合作社代表的身份参加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世界陶瓷展览。其作品松鼠葡萄壶、松竹梅三友壶被选入“中国工艺美术巡回展”出国展出,并获一等奖。1959年他费时4个多月精心仿制南京博物院珍藏圣思桃杯获殊荣。创作旺盛期,设计制作了如意壶、云玉壶、高峰咖啡具,迎宾酒具、万寿壶、碗梅壶,可心梨式壶等,许多式样成为紫砂工艺陶畅销产品。1964年他精心仿制陈鸣远包袱壶,达到紫砂技艺炉火纯青的地步。朱可心首创一种壶式,多种装饰的手法,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
左 贵妃出浴壶 吕尧臣制
吕尧臣,宜兴人,生于1941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四十余年的陶艺生涯,新品层出,风格韵秀而古朴。尤独创之“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海外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与“黄金争价”,屡为“故宫博物院”国务院、“紫光阁”等单位收藏。
右
八卦捆竹壶 清邵大亨制
前一篇:无锡博物院:北区展厅
后一篇:无锡博物院:惠山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