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居长沙:茶禅祖地 石门夹山寺
标签:
长沙石门祖地古建筑中心广场 |
分类: 三湘四水 |
夹山寺和闯王墓(奉天玉和尚)是联票,两家各自为政。好在中间距离不远,有个较大的停车场供游客使用。历史上讲,夹山寺可以上溯到唐代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善会大和尚获赐领众僧开山建寺。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誉,规模宏大有“骑马关山门”之称。至明代,由于兵火连年,殿宇大多毁落,佛事衰退,仅有僧众60余名。到清顺治初年,有奉天玉大和尚驻锡于此,率众僧建寺,使禅关重启,规模远超唐、宋、元时期,誉称为“楚南名刹”。
夹山寺内现有建筑主要有山门、九曲桥、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藏经楼、灵泉塔、斋堂。
我们从南清池开始:九曲桥、南清亭、济公井

桥头上岸两边对称建外形一致的八角重檐小楼钟楼、鼓楼,进门旋梯而上二层,即可敲钟、击鼓,但寺院有严格规定,不可随意敲击。

天王殿:拾级而上至一全木构架仿古建筑,正门上悬“天王殿”匾牌,居中供奉弥勒佛金色塑像,东西两厢是风、雨、雷、电四大天王彩塑神像,,殿前有一小广场置方形铸铁香炉,一排古柳绿树成荫。

大雄宝殿、中心广场:天王殿后50米是大型重檐仿古建筑大雄宝雄,赵朴初题名的巨幅铜字匾牌悬挂两重檐之间,汉白玉石质释迦牟尼佛雕像,童男童女相伴左右殿中供奉神台之上,前置铜质香缸、长明灯神龛,功德箱,左右一对万佛灯塔,旁置法器。两厢为泥塑彩绘十八罗汉,是主要佛事活动场所,殿前广场对称植雪松,桂花等,台阶宽阔,花岗岩护栏,列展龙缸盆栽铁树,龙柏等花木,两侧立巨碑书“茶禅一味”及捐资功德榜。广场中央置宝塔型铸铁特大香炉一座。

大悲殿:为夹山寺唯一仅存的清代砖木结构古建筑,赵朴初题名垂檐之上,周围线砖斗墙,四角封火墙立,圆角方块石铺地,殿中正面供奉观间菩萨塑像,背面供奉药王菩萨泥塑像。
该殿是文物古迹的重要载体:前墙东西两边分别镶嵌“康熙碑”和“道光碑”,后墙上保留着红二方面军书写的“消灭常备队”、“打倒土豪劣绅”两条标语,东厢房墙边置“夹山纪事”碑,殿后有一株珍稀古木“痒痒树”。

殿内,都是木架构。


法堂:在大悲殿后10米处,为仿古重檐建筑,堂中供奉地藏王菩萨。从东西两侧登上丈余高台阶进殿,殿前堪下空地植雪松、桂花、玉兰等树,绿荫连片。
这里还有闯王秘宫:位于法堂、金殿东侧地下并连通这两殿,由议事堂、寝宫和地下通道组成,相传是李自成化名奉天玉禅隐夹山寺的秘密行宫,修复时发现的断喉尸骨陈列在通道之中。

灵泉宝塔:位于金殿后山密林中,高47米,底层四方形占地约0.6亩,其上是七层重檐塔式建筑,内置楼梯通达顶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