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居长沙:澧县文物之旅 蜚云塔 文庙

标签:
休闲澧水多安桥古城墙洗墨池 |
分类: 三湘四水 |
话说本来计划要到石门入住,一看时间拖完了,过了安乡,马上把石门预定的酒店给取消了,打算在津市过夜。一切顺利。第二天一早,品尝了津市米粉,出发后就临时起意,增加澧县的景点。GPS指的道路到了乡村小路不灵光,几次需要走回头路。首先来到在澧水北岸的蜚云塔。
位于湖南澧县澧澹乡,矗立在澧水二神滩上,边上有个蜚云寺,没过去就直接来到塔边。
介绍说这塔是明朝天启初年始修,清嘉庆十六年州牧谢攀云在原址易砖为石,造至二层又止,清嘉庆二十二年,州牧安佩莲续建,前后历时196年竣工。塔为七层楼阁式,青石叠砌。200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高33米,平面呈八方形,塔身由底层依次上缩,塔基拐角处浮雕力士托塔,每层飞檐出翘,外设佛龛,铭刻文字,攒尖式宝顶,塔内中空,设旋梯,可拾阶而上至塔顶。看门老头问要不要上塔,就是要收费,一人五元。到了这里,上呀。
来到澧县县城,拜访一下有历史的多安桥。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安桥雄伟、古朴,建筑风格独特,历经200余年风雨沧桑,一直横跨南北交通要道,方便车辆、行人。但桥下早已是一河死水,周遭风光不再,
城墙过去几步,就是澧县文庙。牌子写澧州,说明这里曾经的历史是州府。
进门,居然有在这里拍婚纱的,少见。不打扰他们,参观自己的。文庙建筑自南往北,有头门,半月池,池上纵骑一座石砌的状元桥,另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共六进。四周是明代以来象征祭祀的朱红色的风火墙。
文庙的规制还是和各地的一样。历史可以上溯到宋代,明初迁建于今址,现存建筑系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四年(1844)重建,占地八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二千多平方米。布局严谨,稀密有致。整个建筑为仿古宫式,盖黄绿色琉璃瓦,脊、翼角饰云龙、花草琉璃件、柱础、门窗、梁枋及较小物件无处不精雕细刻人物、飞禽、走兽等图案,具有南北建筑等艺术特点。
大殿
两旁钟鼓楼。
最后面是崇圣祠。里面现在是澧县文物介绍,还有澧县清代地图。
离开文庙,发现指示牌说附近有个洗墨池,图面画的挺大,以为是个公园,走到近前才知道是县一中的校园,内有“洗墨池”,因北宋名臣范仲淹“临池洗墨”而得名。原来这个一中历史悠久,办学渊源始于公元1226年,历经溪东书院、澧阳书院、澧州官立中学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