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居长沙:衡阳南岳第一峰

标签:
湖南衡阳保卫战回雁峰蒋中正接龙塔 |
分类: 三湘四水 |
衡阳的回雁峰居八百里南岳七十二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就地理位置来讲,它是南岳七十二峰从南到北的首峰,山高不过百米,现在已经是个市区公园。
进入大门不远,就是“平沙落雁”。北宋诗人米芾赞道:“阵断衡阳暂此回,沙明水碧岸莓苔,相呼正喜无缯缴,又被孤城画角催”。
回雁阁位于回雁峰的新区——回雁景区,主阁高35米,四层四棱,顶部重檐如雁张翼,底部七十二根支柱,寓意“南岳七十二峰”,建于2002年,是衡阳市标志性建筑。
看西边保留有一古塔,一会再去探访。
走到头,是雁峰寺。梁朝时宏宣法师选回雁峰创建寺院,武帝萧衍赐名“乘云禅”寺。隋代改为“雁峰寺”。唐朝改号“山门寺”。明清之际建“寿佛殿”。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1984年重建雁峰寺。正门悬挂赵朴初书写的“雁峰寺”。泥金横匾。寺院分前后两殿:前殿为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后为寿佛殿,金刚台上。
来到刚才看到的古塔处,寻路而上,环境破旧,还有乱搭盖和小菜园。
查资料,才知道这是接龙塔,是衡阳三座古塔之一。
衡阳保卫战铸铜群雕像,高6.1米、重达11吨,系纯铜铸造而成,总造价高达100余万元,基座面积达28平方米,
自泥塑至铸造共耗时达一年多时间。设计者王平通过他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将6位神态各异抗战勇士刻画得栩栩如生,将一幅军民团结同仇敌忾抵御外侮,荡气回肠的抗战场面传神再现。
“衡阳抗战纪念城”的至高点:“衡阳抗战纪念城碑”,它高18.16米,下方基座是形如古代一种叫“盨弥”的盛食物的铜制器皿,碑体是用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高高耸立,给人以肃穆庄严、悲怆、深沉的感觉。这尊纪念碑是在1947年8月20日就已奠基了,但直到1948年4月才正式立起来,由蒋介石亲笔提写碑名;1952年维修时由于历史原因又将碑文改为“衡阳解放纪念塔”
1984年为尊重历史事实,将纪念碑碑名复原为“衡阳抗战纪念城”,由原省政协副主席程星龄书写。直到2007年4月14日进行重新修缮时,来自宝岛台湾的珍贵手迹,也就是蒋介石当年亲笔题写的“衡阳抗战纪念城”这七个字才最终回到了原位。
衡阳保卫战史称衡阳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成功的战役和中国抗战史上以寡敌众的最典型战例,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国军伤亡1万余人,日军死亡2万余人、6万余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