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仓:王锡爵故居 元代三桥

标签:
文征明宰相地锅鱼皋桥赵孟 |
分类: 江苏上海 |
从历史上看,水乡太仓历来桥梁甚多,但在一条数百米距离的河上有三座元代石拱桥,这在国内也属罕见。
建于元天统二年(1334)。原名兴福桥,又名高桥。单孔石拱桥,拱石上刻有花卉,正中地幅石一侧刻有八卦图案。两旁刻有“兴福”两字。桥上存有青石残断雕花栏板3块,但现在看到的是很整齐的。文物的修复像这样修旧如新,个人觉得是失去了文物的价值。至少要像意大利的,新旧的颜色要区分开。
可能单孔关系,显得较高,故又俗称高桥。古汉语中
中午尝尝徐州地锅鱼。地锅是苏北徐州、鲁南地区流传甚广的一种民间名吃,据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汉民族美食文化的民间代表之一。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不过我吃起来,觉得太咸了。
州桥,三桥中年代最久远的。位于城厢镇府南街南端,横跨致和塘,始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年)。该桥正中地幅石一侧刻有“安福”两字,可知原名为“安福桥”,可能桥正好对着州署衙门,百姓俗称州桥。
王锡爵故居,俗称“太师第门楼”,坐落在州桥与周泾桥居中地带。“两世鼎甲”是指王锡爵和他的曾孙清康熙年间的内阁大学士王掞,先后在明清两代官至首辅。“四代一品”是指王锡爵与儿子王衡、孙子王时敏、曾孙王掞均为朝廷一品大员。
王锡爵故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现存门屋与王氏宗祠三进,故居门口的一对雕工精细的石狮乃明代旧物。
该建筑为明代万历首辅王锡爵的府邸。王锡爵(1534—1601),字元驭,太仓人,是明代万历朝较有影响的相国。王氏一门英才辈出,王锡爵曾孙王掞在清康熙年间亦官至大学士,人称“祖孙宰相”、“两世鼎甲”;王锡爵之孙王时敏、王时敏之孙王原祁是名闻海内外的娄东画派“四王”中的代表人物。此建筑也是“四王”领袖和娄东画派创始人的出生地。
这几本书,大约就是个书皮,放在这里展示一下。
院子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碑廊,廊中竖有数十块碑刻,最早为宋代,最晚为清代的。其中,赵孟頫和董其昌的书法碑既有既有书法观赏价值,更有历史资料价值。
元代石刻《送李愿归盘古序碑》。这块碑和《归去来辞碑》都是元代赵孟頫的手迹。《送李愿归盘古序》是唐代韩愈的散文名篇,赵孟頫借此表达惜别的意思。可惜两块碑都是残碑,高者断为四截,矮者断为三截。
这个石刻,不知道是否是佛脚印。
花园中陈列着“四王”雕像,“清六家”中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的合称。他们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王翚、王原祁一度出入宫禁,烜赫南北。
“四王”对清代和近代山水画都有着深远影响。
归去来辞碑是目前太仓现有碑刻中最出名最有价值的一块。此碑是元代石刻,碑文为行书体,是书法大家赵孟頫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