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走福建:泉州天后宫

标签:
实物文物保护明清时期妈祖分灵 |
分类: 八闽大地 |
泉州天后宫,是目前唯一的作为国家文物保护的天后宫,位于泉州的闹市区,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有三殿、山门、两廊、两亭。以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赐额“顺济”,称为顺济宫。“该宫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有温陵天后祖庙之称,台湾和东南亚的许多妈祖庙都是从这里分灵的。
来到这里天空开始昏暗,冬日的黄昏来的早。进门参观,不需门票。
说起天后宫,祖殿应该在莆田的湄洲岛,为什么泉州的会成了全国的文物?查看历史,宋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
戏台中的藻井。灯笼中写上祈福者的姓名,挂在这里。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
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
正殿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