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巴山夜雨 品熊猫景区--巴蜀十日谈(六)

标签:
红岩渣滓洞成都杜甫草堂旅游 |
分类: 云贵川藏 |
重游渣滓洞,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人潮喧嚣,就没有当年的肃穆。
好在英烈们不是长眠此地,不要天天遭受高分贝的骚扰,毕竟这样的场所,不是普通的景区,参观的人们,更适合来献花或点上蜡烛,送上哀思。
领票入内参观,
到这里参观还要先到门口取票,工作人员一副居高临下的面孔,让人不快
和在渣滓洞展出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这里有空调,更舒适。
匆匆而过,下一个长长地坡道。与90年代初比,过于豪华了。
http://bbs.lotour.com/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品熊猫景区--巴蜀十日谈(六)" TITLE="沐巴山夜雨
第六日 蓉城三景点 德阳会老友
话说前晚从山城到达成都平原,一下感到空气不再闷热,温度降了好几度。几天来都是马不停蹄,一夜好睡。早上起来直接到街对面的武侯祠转一下,我和女儿的熊猫卡开始起作用了。加上身份证,刷一下确实很快捷,也没几个人排队,看来要来的早来了,我们属于后来者。
对于我来说,去年才来的武侯祠,旧地重游。
带女儿转了近一个小时,回酒店退房,寄包,然后坐公交传往杜甫草堂。
依然在侧门刷卡,进门,这时候游人多了。
进入草堂的地盘,就感觉是城市公园的样式。但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哪。
拐不远,我们直接就进到工部祠,到了杜甫草堂的中心地带。
介绍说诗圣杜甫在这里住了四年,但草堂现在却名声远扬。
工部祠内塑像的杜甫,天庭丰满,好像不符合在安史之乱后生活困顿、颠沛流离的写照。
也难得,作为一个落魄的文人,死后经过1200多年,还受到人们不断地纪念。但纪念所修的建筑,华丽多了,当时的穷人,寄人篱下,却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富贵日子。
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大廨内这尊的杜甫塑像,清瘦问天,似有住在秋风所破茅屋的形象。
我们从中往外走,只见: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今天的草堂完整保留着清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面积不小,走的脚酸。
位于原梵安寺古建筑群第三重大雄宝殿的“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