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出处与文化内涵

(2025-09-16 10:05:03)
标签:

佛学

雷家林

情感

文化

茶道

分类: 论文化
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出处与文化内涵




"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出处与文化内涵

“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充满禅意与自然之美的名句,其出处与传播涉及禅宗语录、文人诗作等多个领域,蕴含着深厚的茶禅文化底蕴。

名句的核心出处与作者

  • 唐代夹山善会禅师的禅语应答 该句最早源于五代时期禅宗公案,夹山善会禅师(805-881)在回答“如何是夹山境地”时,以“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描绘夹山的自然景象,将禅意融入山水,成为茶禅文化的经典意象14。夹山因此别名“碧岩”,其灵泉院(今夹山寺)也成为禅宗重要道场。
  • 文人化演绎与诗句变体 后世文人对该句进行了化用与改编,形成不同版本:
    • 五代周朴在《天门灵泉院》中引用此句,表达“终隐林泉”的志向1;
    • 宋代释印肃在《彭心斋讳逢源自作颂呈师》中改为“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纳入禅诗创作37;
    • 另有“碧崖前”“青嶂后”等变体,可见其在禅林与文坛的广泛传播29。

诗句的禅意与自然美学

  • 以景喻禅的空灵意境 诗句通过“猿抱子”“鸟衔花”的动态画面,与“青嶂岭”“碧岩泉”的静谧山水形成对比,体现禅宗“动静合一”的哲理。猿猴携子归隐山林、飞鸟衔花坠落泉边,既象征自然的生生不息,也暗喻“回归本真”的禅修境界14。
  • 茶禅源头的文化符号 夹山作为“茶禅一味”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此句被视为茶禅文化的诗意表达。周朴“为报五湖云外客,何妨到此老林泉”的诗句,进一步将夹山定位为融合禅意、茶香与山水的归隐圣地,强化了其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价值18。

历史影响与文化传承

  • 禅宗文献与文学传播 该句被收入《景德传灯录》《碧岩录》等禅宗典籍,成为解读夹山禅风的核心材料。圆悟克勤禅师在《碧岩录》中对其“评唱”,推动了“文字禅”的发展,虽因过度学术化遭大慧宗杲焚毁刻板,却仍对后世禅学与文学产生深远影响48。
  • 夹山的文化地标意义 如今,这句诗已成为湖南石门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文化符号,其“猿抱子归”“鸟衔花落”的意境与夹山的青嶂、碧泉实景相映成趣,吸引文人墨客与游客探寻茶禅文化根源,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纽带18。

不同版本的文本差异对比

版本内容

作者/出处

差异说明

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

唐代夹山善会禅师

原版禅语,“岭”“泉”突出山水方位

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崖前

五代周朴《天门灵泉院》

“后”“崖”强调空间层次

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

宋代释印肃《彭心斋颂》

“里”“前”侧重画面的封闭与开阔

这句诗以极简的文字勾勒出禅意山水的永恒魅力,既是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诗中有画、画中有禅”的典范之作。

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出处与文化内涵


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出处与文化内涵

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出处与文化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