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家林诗(銅雀臺)赏析

(2025-09-16 10:02:36)
标签:

佛学

雷家林

情感

诗词

文化

分类: 论诗词
雷家林诗(銅雀臺)赏析


原诗:

铜雀台成少年行,建安风情事事新。虽无二乔留香迹,却有诗章四处吟。邺城己远成荒地,漳河无水草如茵。今人难觅当时景,惆怅寂寞看暮云。

雷家林诗(銅雀臺)赏析 创作年代:2020年10月8日

雷家林创作于2020年10月8日的《铜雀台》一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了建安时期的风情,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变迁的沧桑。

诗的开篇“铜雀台成少年行,建安风情事事新”,瞬间将读者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建安时代。“铜雀台成”点明了时间背景,当年曹操建成铜雀台,那是一个英雄辈出、文化繁荣的时期。“少年行”给人一种青春朝气、意气风发的感觉,仿佛能看到一群少年才俊在铜雀台上挥洒着他们的豪情壮志。“建安风情事事新”则高度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建安文学以其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风格独树一帜,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展现出了全新的风貌,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一句诗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追古怀今的基调,让我们对那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时代心生向往。

“虽无二乔留香迹,却有诗章四处吟”,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典故。二乔,即大乔和小乔,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她们的故事与英雄豪杰的传说紧密相连。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二乔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浪漫元素。然而,诗人并没有执着于这种浪漫的传说,而是笔锋一转,强调了建安时期诗歌的影响力。“诗章四处吟”形象地描绘了那个时代诗歌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建安七子、三曹等诗人的作品,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文学的天空,他们的诗歌在民间、在朝堂被人们传颂吟唱,成为了那个时代文化繁荣的象征。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建安文学的重视和推崇,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朽价值。

“邺城已远成荒地,漳河无水草如茵”,这两句诗的画面感极强,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邺城,曾经是曹魏的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繁华一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远”二字道尽了历史的无情,曾经的辉煌早已消逝,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的土地。漳河,作为邺城的重要水源,曾经波光粼粼,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但如今“无水”,取而代之的是“草如茵”,曾经的河流变成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地。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和历史的沧桑巨变,曾经的繁华在岁月的侵蚀下化为乌有,只留下了一片寂静和荒芜。

“今人难觅当时景,惆怅寂寞看暮云”,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在经历了前面的历史回顾和现实描写后,诗人发出了深深的感慨。如今的人们,已经很难再寻觅到建安时期的那种景象了,无论是铜雀台的壮丽,还是当时的人文风情,都只能存在于历史的记载和人们的想象之中。“惆怅寂寞”四个字,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孤独。在夕阳的余晖下,诗人看着天边的暮云,那暮云仿佛是历史的帷幕,缓缓落下,将过去的一切都掩盖在了岁月的深处。这种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无奈,让读者也不禁为之动容,引发了我们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雷家林的《铜雀台》一诗,通过对建安时期的追忆和对现实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文学的永恒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怀古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