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词:
雨打新荷散银珠,叶底鸳鸯无寻处。蜻款款求遮,花尖尖欲露。水底鳞儿戏,雨动清波路。不见采莲人,空吟西洲曲。
雷家林词《菩萨蛮-新荷》
创作年代:2011年6月19日
在众多描绘自然景致的词作中,雷家林于2011年6月19日创作的《菩萨蛮 -
新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灵动的意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新雅致的雨中荷景图,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
“雨打新荷散银珠,叶底鸳鸯无寻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雨中荷塘世界。雨丝纷纷扬扬地洒落,击打在鲜嫩的荷叶上,那一颗颗水珠宛如晶莹的银珠般四处飞溅,生动地展现出了雨荷的动态美。而“叶底鸳鸯无寻处”则增添了几分朦胧与神秘的色彩。鸳鸯通常象征着爱情与美好,它们藏于叶底不见踪迹,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或许是被这雨景所惊扰,又或许是在荷叶的庇护下享受着属于它们的宁静。
“蜻款款求遮,花尖尖欲露”,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荷塘中的小生命。蜻蜓轻盈地飞舞着,仿佛在急切地寻找可以躲避风雨的地方,“款款”一词将蜻蜓的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出它的灵动与娇弱。而荷花在雨中微微探出头来,那花尖儿欲露未露的娇羞模样,让人不禁心生怜惜。这一动一静之间,尽显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
“水底鳞儿戏,雨动清波路”,视角从水面转移到了水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雨水的滴落打破了水面的平静,形成了一道道清波。“戏”字赋予了鱼儿活泼欢快的形象,而“雨动清波路”则巧妙地将雨与水的动态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灵动而和谐的氛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荷塘的生机,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
然而,词的最后两句“不见采莲人,空吟西洲曲”却笔锋一转,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惆怅的氛围。采莲人是传统荷塘意象中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出现往往代表着生活的美好与欢乐。但在这里,作者却不见采莲人的身影,只剩下自己独自吟诵着《西洲曲》。《西洲曲》是一首充满相思之情的乐府诗,作者空吟此曲,或许是在思念着某个人,又或许是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的转折,让整首词的意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使读者在欣赏荷塘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雷家林的《菩萨蛮 -
新荷》以其细腻的描写、灵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富有诗意和哲理的雨中荷景图。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爱情和时光的思考。这首词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了一片宁静的心灵净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词的韵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