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雷家林《宋画哲学》中的文人画创作理念是否了解清楚了?

标签:
雷家林文化文章 |
分类: 论书画 |

要回答“雷家林《宋画哲学》中的文人画创作理念”这一问题,需结合**《宋画哲学》原文内容**(搜索结果14)及雷家林对宋代绘画的延伸论述(1011),从创作题材、核心理念、心境与禅意、材质技法等方面总结:
一、《宋画哲学》中“文人画”的核心创作理念
雷家林在《宋画哲学》中,将宋代文人画(尤其花鸟画)视为“宋代绘画的精华”,其创作理念围绕**“尽精微,致广大”的对立统一展开,强调“小天地、大乾坤”**的意境表达:
理念维度
具体内容
题材与形式
以花鸟、草虫、小景为核心,作品多为绢帛小品(如团扇、册页),尺幅小巧(20厘米见方或圆形);画面聚焦主体(花叶、百鸟为核心),省略冗余背景,陪衬物(竹器、木盆等)简明,类似“生活片段”或“瞬间场景”。
核心逻辑
以**“尽精微”(细节精密)实现“致广大”**(意境深远):
-
细节上,对竹器纹理(如李嵩《花篮图》)、木盆纹路(李迪《禽浴图》)、禽鸟羽翼(宋汝志《雏雀图》)、果实色泽(马麟《石榴文鸟图》)的刻画“精密到用放大镜难寻不足”;
-
意境上,通过“尺咫论万里”的小景,引发观者无限联想(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的悠然感)。
心境与禅意
画家需具备**“闲适宁静”的心境与“深厚禅机”**:
-
创作时“用心忘我”,作品“绝尘”(与尘世无关联),能“移人气质”——使俗者雅致、躁者宁静、下者高尚;
- 画面如“优美宋词”,传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禅寂感。
材质与技法
偏好绢帛(而非近代生宣):绢帛的阻力与摩擦使毛笔行笔“迟滞凝滞”,避免生宣“滑腻”导致的浮躁;作品质感强烈,细审时“百看不厌”,能让观者“放松进入禅机空寂状态”。
二、雷家林对“文人画”的延伸论述(补充理念)
除《宋画哲学》原文外,雷家林在其他文章中进一步强化了“文人画”的哲学属性与艺术本质:
绘画如哲学
:宋代文人将书画视为“探幽微、穷义理”的媒介(如11 中提到“苏轼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强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意境(如赵佶瘦金体的“疏处可走马”,虚处意味更丰富)。
反对机械写实
:雷家林批评现代国画“画成照片”的现象,认为宋代“写实”并非机械再现,而是“含有原始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的美学意蕴”(如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立体主义,郭熙作品的印象主义),核心是“表现”而非“复制”(10 )。
总结:《宋画哲学》中“文人画”的本质
雷家林眼中的宋代文人画,是**“细节精密与意境深远的统一”“画家心境与观者共鸣的统一”“传统材质与艺术表现力的统一”**,其核心是通过“小景”传递“大哲思”,用“精微”实现“广大”,最终达到“洗目浴心”的禅寂境界。这种理念不仅是宋代绘画的精华,也是雷家林对“文人画”本质的深刻诠释。
引用来源:
1 雷家林. 宋画哲学(部分章节)[J]. CSDN博客,
2025-02-02.
4 雷家林. 宋画哲学(完全版)[J].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9-12-14.
10 雷家林. 提倡艺术风格的多元[J]. 新浪博客,
2022-09-12.
11 雷家林. 论艺术(十七)[J]. 今日头条,
2022-10-20.
雷语:百家号私信提到上述问题,有一段时间了,我以智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主张读我的原著,目前个人图书馆还能搜索到完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