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章第八
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知其饰而非理,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法,其法微矣。是故,古人知其微危,必获于一。一有不明,则万物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山川,天地之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行藏也。高明者,天之权也;博厚者,地之衡也。风云者,天之束缚也;水石者,地之激跃山川也。非天地之权衡,不能变化山川之不测;虽风云之束缚,不能等九区之山川于同模;虽水石之激跃,不能别山川之形势于笔端。且山水之大,广土千里,结云万里,罗峰列嶂。以一管窥之,即飞仙恐不能周旋也;审峰嶂之疏密,识云烟之蒙昧。正踞千里,邪睨万重,统归于天之权、地之衡也。天有是权,能变山川之精灵;地有是衡,能运山川之气脉;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此予五十年前未脱胎于山川也。亦非糟粕其山川而使山川自私也。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家林云:所有的山川在变化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要说永恒,画者之迹也许稍能比过自然之山川(但亦是九百年的命,除非有仿摹品的出世,却同样在变化中),所以绘山川江海,其实不必拘泥于自然之成象,完全可能凭借自然成象之条件下的自由发挥,此所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天是所以变幻风云,你亦可以仿效而变幻风云,地之所以衡运地之脉络,你亦可以衡运地之脉络。尊者就是代天地之所尊,任运挥洒而使自然之万象呈现在画者的纸(布、帛)面宇宙中,绘画其实在所谓的“真实”性上比不过现代科技带来的照片摄象所获得的“真实”,所谓绘画的真实性是人心与自然的合一,也就是天人合一。有一而无不明,有一则一切就明了,这个一,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一画之境界,尊者是我而非物的境界。“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天地之余末,天地的质与饰,本质与纹样,画画的核心,笔墨的法则,全应当从本心中来,从天心,从一画,这样写照天地自然,没有不神明的。“山川,天地之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行藏也。高明者,天之权也;博厚者,地之衡也。风云者,天之束缚也;水石者,地之激跃山川也。非天地之权衡,不能变化山川之不测;虽风云之束缚,不能等九区之山川于同模;虽水石之激跃,不能别山川之形势于笔端。”天地自然的风云变幻,河海之浩荡,水激石动,一切一切,有一个根本,天地就是根本,主宰,就是纲,抓住根本,就目张,眼之网(此作动词)不以肉眼以心眼,这样网罗天地无尽之风光,而尽归画于尊者之笔下。“且山水之大,广土千里,结云万里,罗峰列嶂。以一管窥之,即飞仙恐不能周旋也;审峰嶂之疏密,识云烟之蒙昧。正踞千里,邪睨万重,统归于天之权、地之衡也。”面对广大之自然,人处之显得何等的渺小,而广大的山川全体面容,便是飞仙(如果有的话),亦无法尽览,今天的人凭借飞机亦无法完全把地球上的山川完全地总揽,那么,突破困境之法是人心与天心相合,以天心为我心,天心一心则运任自由,笔下便有山川精神气象,获得总体的把握。“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天有自已的本事,地有自己的本事,人亦有自己的本事,只是你开悟了没,明了了没,明了了,就知道如何的展示本事。“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此语分明是化蝶,不知我是山川还是山川是我,这样的心境画山水,能不神奇瑰丽。“搜尽奇峰打草稿也。”这是建立自己的资库,建立资库的画者山神荐灵,山水之神迹最归入我的笔下。当然是经过画者脑海清洗选择后的出产,自然面貌一新。这样为何老朱又称自己是“大涤子”,不仅是洗尽尘埃,亦有过滤自然之象是纷杂,出一种明净生活的艺术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