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儿童节,我这样作一个艺术童心的话题来预祝老顽童,大朋友,小童子们节日快乐。少时是什么都不懂,只玩些花啊、草啊、鸟啊、虫子啊,大了就不玩了,玩些所谓英雄的把戏,商界的、政界的、各行各业的,童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我们的艺人提倡童心说,西方的画者甚至要象小孩子那样画画。
图二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虽然俄罗斯巡回画派的作品十分成熟,似乎对自然描绘十分真实,但那种成熟的心态并没带来更的的感染力,但夏加尔的作品给人更的童心与梦想,色彩天真可人,造型不拘现实,甚至有类似敦煌飞天的梦境渗入画面,充满迷幻的美,那是他乡村生活的真实感觉,充满温情与乡情--
某种意义上说,童心是艺人可贵的品质,也是其艺术品散发持久魅力的所在,为什么丰子恺的作品受人欢迎,吴冠中读其画时经历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的过程,认识丰氏作品的价值,实际上吴氏的散文亦散发童心的魅力,他写回故乡时似乎心态回到童年,看前面的人如叔伯,近前一看,原来是同学。
齐白石便是散发童心的艺术大匠,画一算盘是发财,画一排小青蛙是鸣娃十里,便是童心产生的大智慧,看他的画意会让你少点尘心,多点儿时回忆,多点回归母胎的快感,画是心迹的展现,尘俗之心过浓,会迷住你本来明清的双眼,看不到真实的本来,处高堂难体会快乐,反之有一个童心在,处坏室亦能安乐--
艺术上的童心状态某种上说是熟后生的艺术状态,繁华过后的一种清新,或者人们常说的洗尽铅华,存一片天真,回归自然的必然过程,或者是大化之境的所在,如是,齐白石会弃四王而就八大,或八大为首的八怪,吴冠中会弃油彩而扬水墨,江南在其笔下风神凛凛,丰子恺会坚持漫画式的描绘,更的地是展现诗意--
图七是马蒂斯的剪纸。到了晚年的马蒂斯,身体不佳,便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剪纸艺术创造上,这样他象一不老小孩,玩着近似童年的把戏,一幅幅激动人心的作品出现了,某种意义上影响超过他的油画作品,这是为什么我们那些专业的画人,有时会崇尚民间剪纸艺术,有一种童心、简洁的美,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美--
陶潜的诗受艺人喜好,常以其诗意入画,那么回归田园是什么心态呢,说白了,就是童心未泯,在恶劣的政治旋涡中不自在,就弃冠盖而就草堂,穷则独善其身,种豆南山,菊花浸酒,唱出回归自然的欣然之歌,千多年来那些文人,从他的充满童心的诗作中获得慰藉,似乎山野遍地是羲皇上人,图五丰子恺作品有此意。
图一

图二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此文作于六一前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