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是我参加的人生中的第一次非常正式的学术会议,在此,先感谢给我参与机会的贾叔叔(前面日志里面介绍过),他不仅亲自上台讲授,还让我与其他医学大师,有了近距离接触.
这个会议是贾叔叔昨天早晨打电话告诉我的,可我一想,去的都是些医学界的老前辈,老专家,就我一个医学小生,难免有些尴尬,这才把东东也叫上,嘿嘿,果真要好了很多.
这次会议主要有四个人上台演讲,除了贾叔叔讲肿瘤的分段放疗的否定与疑问;还有军区总医院张涛主任讲超声介入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华西迟焕海主任讲中药在放化疗中的作用;德阳叶鑫主任讲大肠癌化学药物治疗进展.
打昨天接到电话起,我就上网翻看了各方面相关资料,对今天要讲授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初步了解,免得到场之后,坐一下午飞机.
我本以为是到场之后,是跟贾叔叔混到会场去,可没想到,贾叔叔却是让我以他们医院医生的身份,在签到本的众多专家名字之间,签了名,除了第一次在军区总医院被人叫医生,这是我收到了学医生涯以来的第二次社会认同感.(我和东东最尴尬的事,是别人都把执称写上了,就我两个,那个地方留成了空白,哎).
到了会场,贾叔叔很快把我介绍给了比我们大几岁的学姐和学哥,目前都是华西的学生,结果一聊天,我和东东又被打击了,人家都是华西八年制的学生,出来就博士,而我和东东,哎.除此之外,还和学长们交流了下两所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些异同,在整个会议开始之前,我和东东就沉浸在被华西的打击之中.
扯了这么多,转入正题,不过这里我只写我听懂了的,冒了很多英文的,我没听懂,就不做总结了.
首先是军区总医院的张涛教授(我和东东可一直想蹭他的便车),他主要是讲的超声介入,对于小肝癌(直径小于2CM或者小于3CM)的治疗,可以通过超声介导,通过肝实质进入门静脉,注入无水酒精,这个CR可以达到百分之百,而对于中晚期肝癌,也可以通过此法,但就疗效来说要小很多.而对于那些包块很靠近包膜的病人,在进行这项技术前,就先注入吗啡,或者是利多卡因(这个玩意儿打进去,会不会稀释无水酒精,也是张教授提出的一个问题),然后从包块的另一侧进针.(张教授手握拳头,做了个比喻,指侧是包膜,就从手背侧进针).现在学术界就主要讨论这个无水究竟的量的问题,以及注入阻力的问题,到底打多少,才能达到最好疗效,这个留待各位同仁一起探讨.还有一种,就是超声引导下的微波治疗,微波发出后与肿瘤分子发生震荡,产热后杀死肿瘤细胞,优点在于微创安全,在这项技术之前,都是外科大夫进行手术,而这个内科医生,都可以搞定.
其次是华西中西医结合科的迟教授,由于他讲的是中医,我和东东是西医学生,所以听的是个云里雾里,对他的演讲,只是随便记里几笔,记了几个对肿瘤病人益气补血的方子.
再次,就是宜宾二医院的贾叔叔,他先放了个短片,是电影<真实的谎言>中的截取片段,讲的是一个卡车卡在悬崖上,没有外力,保持平衡,可这时,一只海鸥飞过来,站在卡车上,卡车失去平衡,掉下悬崖.他以此开题,先讲了分段放疗,浅显来说,就是休息后再放疗,可有循证医学显示,肿瘤的放疗,间隔周期越长,那它的复发率越高,而间隔周期短,肿瘤的复发率就小,那么按照这个说法,肿瘤的放疗应该是短周期内完成,可如果短周期,那么放疗的毒副作用,又会大大增强.所以在前些年,肿瘤的分段放疗,是被否定的,可如今在提,是因为肿瘤的治疗中,分段放疗是难以避免,比如病人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送的过程,或者是病人治疗方案的再修订过程,都会导致分段放疗.而在肿瘤的放疗的敏感度,是由肿瘤的亚致死损伤修复与潜在致死损伤修复决定的,亚致死损伤修复,是肿瘤放疗过程中,肿瘤虽然细胞破裂,线粒体断裂,但要是肿瘤的DNA不解体,肿瘤细胞在24小时内,又会恢复,所以,就刚才那个短片来说,如果能将肿瘤的潜在致死损伤修复去除,那就好比那只海鸥,把卡车这个肿瘤推下悬崖.所以贾叔叔通过看很多文献资料,加上自己的临床观察发现,肿瘤的治疗中,持续低浓度治疗要优于短暂的高浓度,持续低浓度,可以始终使得癌细胞处于抑制复生甚至"咽气"状态,对患者的治疗,可以达到疗效最好的状态.后来还讨论了个在肿瘤治疗中,患者发生呕吐,地塞米松,可否与胃复安(低治疗指数的止吐药)发生替换?因为地塞米松已经发现,在化疗过程中,有抗凋亡的作用,可张主任(放化疗协会)后来又补充,这种情况,在非实体细胞瘤(如淋巴瘤)中发现,而在实体细胞瘤尚无实验发现.另外,在肿瘤的化疗中,谷胱甘肽与地塞米松可以降低毒副反应,可肿瘤细胞内谷光甘肽过高,又不容易被杀死,这也是个矛盾的问题,需要大家讨论;复方苦参与化疗药物合用,可以提高疗效,但提高多少,是渐变,还是突变?尚需临床实验观察.除了这些学术上的东西,从贾叔叔的演讲层面来看,通俗易懂,在学术之间,还加了很多人文情怀,让人觉得不枯燥,容易接受.
最后是德阳的叶鑫主任,讲的很多药物,我都没听过,加上他又以英文展示,所以听得有些糊里糊涂,不过他解答问题时,有人问他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肿瘤病人,是否输入丙种球蛋白时,我听懂了,一般来说,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未做化疗的肿瘤病人,不用,因为丙球是异体蛋白,大量的进入人体,可以抑制免疫,加速肿瘤转移,加上丙种球蛋白本来是一个血液制品,安全问题,也需考虑.
哈哈,这就是今天下午学到的,会间休息时,还去和张涛主任交流了两句,毕竟是教过自己的老师,亲切的多.
晚饭很丰富,活动很精彩,在贾叔叔的力荐下,我和东东还在众多医学专家跟前小亮相一把,当然是个游戏,叫比画猜词,以前做过,不过还是很有趣,不仅东东比画,贾叔叔也在一旁给我做"小动作",哈哈哈,原来医学专家们,也有如此童心童趣一面.
期待两个月后的实习,期待两个月后的再聚,期待下一次的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