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薄的世界里,拥有一颗温情的心

标签:
民间国学身心合一文化 |
分类: 身心合一 |
有多少牵挂,就有多少不安;有多少不安,睡眠就有多浅。人,还是无牵无挂的好,吃得香,睡得沉,遇到任何事情,只是生活寻自己开心,自己也寻生活开心。
如今多数人衣食都不缺,生活也十分优越,可是内心的不安却从未停止,仿佛颇有一种只要生命不息,不安便不会停止的冲天豪气——多么可笑的豪气。
为什么总是会有那么多不安?
古人的诗写得很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美则美矣,只是,诗是诗,生活是生活,什么时候一个人能把生活过成诗?
其实,在幼小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过得像一首诗,一首简单快乐,无牵无挂,澄净空灵的诗。那首诗,就是一颗幼小的童心。
在这首诗里,一颗路边的小石子,也可以是一块宝石;一片随手捡起的落叶,也可以是一叶欢喜;风吹乱了头发,也可以是开怀大笑的理由;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更可以笑倒尘埃捧腹不止。
在这首童年的诗里,除了简单,就是快乐;除了自在,就是欢喜。只是,这首诗已被岁月的风吹散,如今,我们的生活不再是一首诗,而是一部充满血腥、冷酷、悬疑、恐怖和充满幻想与绝望的小说——在许多人的岁月里无比畅销的小说。
如今,我们怎样才能寻回这首诗?如今,我们怎样才能把这部苦大仇深的小说,再还原成一首欢喜自在的诗歌?
我们是该多像小孩子学习的。一个小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能睡,路上,车上,爸爸、妈妈的背上,甚至人声鼎沸的广场上。而且,一旦睡着了,天塌下来都与我无关。
那不只是睡得深沉,那就是一颗无我的禅心。为什么老子要返老还童?老子生下来就是一个八十一岁的老人,却拥有一颗澄澈空灵的童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本来就是一个婴儿。
为什么小孩子睡得如此深沉?因为他心中无所忧惧。无忧无惧,无物无我,就是生命最深厚的力量,这股力量可以抵御一切生活的凄苦,可以抵挡所有岁月的风霜,可以承担一切生活的重担;这股深厚的力量,可以令人在这个凉薄的世界里,拥有一颗温情的心。
生命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生活不是按我们的意愿发生的,无论内心有多少不安,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该失去的还是会失去。《论语》有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面对生活中种种的不称心和不如意,心甘情愿地接受,就是最好的解决——心甘情愿了,一切就称心了。
为什么总是会有那么多不安?因为我们内心牵挂的太多。为什么内心牵挂的太多?因为内心的欲望太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完全做到无欲无求确乎是强人所难了,做到少欲知足还是有希望的吧?何况——你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心经》有言:“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该做的尽己所能的去做;做完了,一壶浊酒一杯茶,无论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