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高的境界,也抵不过一颗平常的心

标签:
民间国学身心合一文化 |
分类: 身心合一 |
看过更多的风景,应该更懂得家乡的美丽;尝过更多的美味,应该更懂得清淡的滋味;经历过更多的人生,应该更懂得平凡的可贵。
看过更多的书,也更应该懂得: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每个人也都是另一个未曾谋面的自己。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吃过太多的美味,是不是开始怀念故乡的那一碗香喷喷的小米粥?听过太多的音乐,是不是开始怀念童年乡间,晨起时听到的啾啾鸟鸣?雨水敲击在房顶的声音?雨后山涧小溪的流水声?
所有的娱乐都玩过了,是不是只想呆在家里,陪着爱人和孩子,一家人简单快乐的在一起,共话家常;高楼大厦住的久了,是不是特别怀念一个简单的庭院,鸡舍牛栏,栽花种树,几畦菜地,一竿风月,一蓑烟雨……
再动听的音乐,也比不上乡村的宁静;再多的美味,也比不上乡野的清淡;再刺激的游乐,也比不上家庭的温馨;再高的境界,也抵不过一颗平常的心。
平常心是道,平常的生活,才是最美的人生。
所有的不平常,只是徒然令一颗宁静的心变得发狂。然而最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终究还是会回归最初的平静,和平常。
再美的风景,也只是一时的路过;再高的境界,也只是一时的感受。一个智慧的人生,疯狂过后归于平常,绚烂过后归于平淡。老子曰:功遂身退,天之道。做过了,就放下,至人无己;事成了,退出来,退回到最初那颗虽然一无所有,却无比欢喜自在的心灵。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抱着过去的功名不放,只会成为世人的笑柄。君不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哪有一成不变的风景?
做人如此,修行更是如此,在心灵由芜杂回归澄澈的过程中,你可以有高深美妙的境界,却不可以把境界当做神奇。
达摩祖师说:看那看不见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在心灵由纷乱恢复清净的过程中,看不见的看见了,你看到了别人的内心世界,看到了别人身体内部的异样,看到了遥远的过去和可能的未来……
但你无论看到什么,这些都只是路途的风景,而不要把这些当做神奇。好比一池浊水,当你停止搅动,待池水慢慢清澈下来,你就会清楚的看见池水中原有的一切——没错,你看到的一切,水中原本就有,只是以前浑浊,现在清澈。
心清澈了,以前看不见的看见了,以前听不见的听见了,以前不知道的也都知道了——只要心清澈。
一个人心越清澈,越空灵,你能够看到、听到、知道的自然越多,不只是自己,还有自己之外的一切,一切的一切。只是,你不要以为这有多么神奇,因为,你所看到的一切,以前原本就在,只是以前心散乱,现在心安宁。
一切原本就在,无欠无余。你并没有比别人多了不起,也没有比以前拥有的更多。你只是恢复了本有的宁静,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就是一颗宁静的心,只是因为后来牵挂的太多,失去了最初的宁静而已。
了无牵挂,心无所得,人生可以风雷激荡,可以任性疯狂,只是不要忘失最初的宁静,最后的平常。
守定初心终不改,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