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深的绝望里,满怀美好的希望

标签:
民间国学身心合一文化 |
分类: 民间国学堂 |
何况,梦,看似虚幻,有时却能解决很多现实中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我们的梦,是自己的第二个生命。
《列子·周穆王》篇中有一则寓言,描写一位给富贵人家做了一辈子苦役的老人,“昼则呻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梦为国君,居人民之上,总一国之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觉则复役”。
李绅《悯农》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终日劳而无所获,是怎样的一种时代悲哀?老仆人辛辛苦苦为他人卖命,到头来除了一身病骨,什么也没有得到。
可是,无论白天如何劳累,一到了晚上,他都会重复的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成为一国之君,位居万民之上,所有的事都要由他安排,所有的人都要听他指挥。在梦里,他是整个世界的王,拥有无上的特权和无尽的自由,尽享浮世的荣华和人间的至乐。
而一旦梦醒之后,仍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现实的梦境里,继续非人的生活。
可即便如此,老仆人却没有丝毫的怨言,仍然不辞劳苦的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如孔乙己一样,完全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姿态。
而当别人同情、怜悯他的时候,他却独有一套颇有哲思的说辞:“人生百年,昼夜各分。吾昼为仆虏,苦则苦矣;夜为人君,其乐无比。何所怨哉?”老仆人的朴素智慧,堪比移山的愚公,他说:“人生不过百年,而昼夜各占一半。我白天被人奴役驱使,自然痛苦万分;但夜里梦为一国之君,却又快乐无比。人生苦乐参半,而又相互抵消,有什么可怨的呢?”
在深深的绝望里,满怀着美好的希望,虽然不免于自欺欺人,一种阿Q的精神抚慰,但也不乏随遇而安的宁静,与世无争的安然。老仆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己之能,化解了浊世的悲痛。在一个缺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时代,除了独守内心的安宁,又能如何呢?何况,人生本就是苦乐参半的,哪里有纯粹的美好可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