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感动天和地
(2017-02-16 15:12:13)
标签:
民间国学身心合一文化 |
分类: 民间国学堂 |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钱乙刚生下来不久,还未等他产生恋母情结,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钱灏是一名赤脚医生,但他真正的爱好不是行医治病,而是寻仙仿道。在小钱乙三岁那年,父亲毅然背起行囊,东游海上不复返,寻访仙山去了。留下小钱乙一个人,傻傻的坐在家门口,从天明等到天黑,又从天黑等到天明,等着父亲像往常一样回来。
可是,父亲再也没有回来,可怜的小钱乙是跟着姑母、姑父长大的。尽管幼时被父亲抛弃,然而钱乙长大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东海之上寻找他的父亲。而且不辞劳苦,锲而不舍,前后总共寻访了九次,历经十余年,在钱乙三十岁的时候,才终于在东海之滨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孝心感动天和地,苍天不负苦心人,正是有如此大孝之心,钱乙才最终成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钱乙的父亲是医生,姑父也是一名医生,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不幸的童年经历,钱乙可能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但很难有机会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在钱乙之前,中医几乎是不分科的。但对于过去的中医来讲,由于缺乏现代先进的医疗设备,而小孩子又很难自己说清病情,脉象也难以像成年人那样明确清晰,因此小儿的病往往很难诊断和治疗,以至有“宁治十大人,不治一小儿”之说。在钱乙生活的时代,当时的北宋皇帝宋神宗,前后生育十四个儿子,却因病夭折了六个;十个女儿,因病夭折了七个。贵为皇帝的子女,身边自然有御医精心诊护,然而病死率依然如此之高,连皇家御用的太医都束手无策,可见古代的儿科之难。
而钱乙正是因为自己未曾有过美好的童年,那种内心对童年美好的渴望,以及对患病儿童的怜悯,自然与众人不同。也许正应了“三岁看大”的古话,这种与众不同的情结,无形中注定了钱乙与中医儿科,必然有着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