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花落地听无声

(2017-02-13 17:49:08)
标签:

身心合一

民间国学

文化

分类: 民间国学堂
    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错误,一个又一个人生的悲剧;一次又一次生活的不幸,一次又一次人生的巅峰。人生本是无解的,人情世故,生离死别,看的多了,也就淡了;经的多了,也就啥都明白了。人世的悲喜,其实真的无关乎生活发生了什么,而只看每个人头脑里怎么说。如同莎士比亚的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如俄狄浦斯的“杀父娶母”这样极端的行为,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为。有人认为俄狄浦斯是无辜的,他只是未能摆脱命运的魔爪,身不由己;有人认为俄狄浦斯罪大恶极,所做的事情令人发指,天理难容;有人认为俄狄浦斯既能勇敢的与命运对抗,最终又能果敢地肩起罪恶的重负,刺瞎双眼,自我放逐,不愧为英雄本色;也有人认为,这样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只是表达了古希腊人对于乱伦的恐惧和唾弃。
闲花落地听无声

 

然而,究竟哪一种认为是对的,哪一种认为是错的呢?有两个开悟的禅师,一起结伴四处云游。在一条山间小路上看到一具尸骨,一位禅师看到后,脚步都没有停,若无其事的继续向前走去,仿佛什么都没有看见。另一位禅师看到后,面上立即现出悲戚之色,为死者的不幸而心生悲悯,嘴里一边念着“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一边用随身携带的工具在路边挖了一个坑。庄子曰: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入土为安,回归自然,是对死者最大的尊敬。禅师怀着一颗悲悯的心,把这具不知名的尸骨就地安葬了,并为其做了一番超度,然后才起身离去,与前面的禅师一道继续云游。

回到寺庙后,听说了二人路上的经历和见闻,许多未开悟的师兄弟们很困惑:同样都是开悟的禅师,面对路边的尸骨,为何二人表现的行为却如此不同?他们便一同去询问老方丈:既然两位都是开悟的禅师,那么究竟谁的处理方式是对的?老方丈意味深长的说:世间事本没有对错,开悟也从来没有标准,从容走过的是解脱,就地安葬的是慈悲。

闲花落地听无声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是超越生死的,在开悟的禅师眼里,死亡就如同云霞的幻灭,来与去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慈悲与解脱都是生命的自在呈现。生活无论顺逆,只要心中无执,就是人生最美好的遇见。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在生命的长河里,在历史之眼中,死亡也被看的很淡。甚至有许多传诵千古的佳话,和凭古吊今的历史名迹,都是因为有死亡的衬托,才愈显出生命的美丽。“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历史的明镜里,看得见细雨湿衣,听得见闲花落地;只是,荣辱兴衰,是非成败,也正如闲花落地一样,水过无痕,雁过无声。曾经在意的一切,是与非,对与错,不过一场笑谈。

闲花落地听无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