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身心合一
身心合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67,821
  • 关注人气:42,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无一用是书生

(2016-12-31 17:02:13)
标签:

民间国学

身心合一

文化

分类: 民间国学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存在即是被感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自然也是存在的,只是不被你感知,因为你还没来看此花;你没来看此花,视网膜就不会有“此花”的像,头脑里也不会有“此花”的认知;因此,你未看此花时,头脑里的“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而,你来看此花时,视网膜里便有了“此花”的像,头脑里也有了“此花”的认知;而头脑里一旦有了“此花”的认知,“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随之而来的有关此花的一切信息,如此花的品种,颜色,以及颜色的深浅,香味的浓淡,以及看花人对此花的喜爱与否,以及由此花展开的一切联想,一一随着头脑的思维活动而浮现出来。很显然,此花的名称、颜色、香气等信息,都是在头脑意识里产生的,而头脑意识完全属于“心”的范畴;即:一切与“此花”有关的信息,都是由“心”上来的,因此——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与之前分析的一样,这里的“此花”,不是客观存在之物,而是心中之物。

 

 百无一用是书生

 

故书不厌百回读,好书都要细细的读,一句句一字字一遍遍的读,读的多了,意思自然就明了了。这种明了,有时不光是对字句意思的明了,更是对生活、生命、生存甚至生死的明了。顾随先生有一种腔调我很喜欢,他说:“古人之书,是教我们如何去活;然后,如何过完了去死”。泰戈尔诗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死的无悔,死在自在,也是一种生命的美好。

王阳明的这几句“此花”,我时常会一遍遍的品读,每品读一次,都有一次的悟处。若与现实生活一结和,便更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妙处。我始终认为,古人的智慧之花,我们轻而易举的采撷了来,若不能开放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那便如神赞禅师劝诫师父的那一句:“百年钻故纸,何日得出头”。百无一用是书生,书读的多了,反而成为生活的痴儿。当然,痴儿也有一种痴儿的可爱。

 

若只看此花这几句,此花在自己心内或心外,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无甚相关。而生活中有很多的物,是我们必须要明了:这些物究竟是在自己心内?还是心外?如: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爱与恨,烦恼与快乐,痛苦与幸福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见之物;那么,像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物,究竟是在自己心内,还是在自己心外?


百无一用是书生

 
元旦特惠!限时半价包邮!买一赠一!

身心合一,唤醒那颗沉睡的心灵

 

​详情请扫上图微店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