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传统文化之美(8)

标签:
民间国学身心合一文化 |
分类: 身心合一 |
当然尽管世间万物皆因地而生,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如果没有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的和谐交感,单独靠大地或者靠天空都不可能孕育出鲜活的生命,所以《近思录》里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天为父,地为母,没有父母的阴阳和合,就没有新生命的诞生。
因此老子在说完“天下万物生于有”之后紧跟着加上一句:“有生于无。”尽管世间万物都是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孕育生长,但我们却不说“万物生长靠大地”,而是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代表的就是“天”。所以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却生于“无”,这又是何道理呢?
真空妙有:“无”不是消极的
一说到“无”,很多人便会想当然的误以为“无”是消极的,无意义的,因此我们在讲“无”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无”不仅不是消极的,而且在老子的思想里面,“无”是最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里面就重点强调了“无”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列举了三个很实际的例子来具体说明了“无”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比如一个车的车轮,除了有辐条支撑以外,车轮中心还必须有个中空的地方可以放车轴,这样车轮才能转动起来,车子也才能为我们所用;比如我们用泥土烧制家用的各种器具,除了要烧出各种器皿的外形以外,每一样器皿内部也必须是中空的里面才能装得下东西,如果没有器皿中间的“无”,那当然我们也就无法使用了;再比如我们盖一座房子,如果四面全是墙,没有留出几处空无的地方来安装窗户和门,那么即使房子盖的再结实也不成其为房子了。而且除了窗户和门要留出空的位置以外,每一个房间内部也必须全部是空的,是“无”,这样我们人才能住进来,各种各样的家具才有地方可放。

这就是“无”的作用——它让一切的“有”有了存在的空间,让一切的“有”有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才能够真正成为我们的生命及生活所需。这正是禅宗所谓的“真空妙有”:看似空无一物,而在空无一物里又包含了世间万物。
其实不只是老子所举的这三个简单的例子,世间的万事万物,小到我们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大到宇宙虚空当中无数的星球,没有一样不是存在于“无”的空间里面。比如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此刻我们的感觉是稳稳的踏在脚下的大地上,然而这个庞大的、给我们带来真实的踏实感的地球,难道不也是像宇宙中所有的星球一样悬浮在虚空当中吗?
在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三维空间之内的任何事物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如果没有“无”就没有“有”的存在。不只是外在可见的具体物象,即使是我们头脑之内的肉眼不可见的思维活动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2月28-3月5日:浙江余姚;
3月23-25日:辽宁沈阳,身心合一中阶课程;
4月17-23日:陕西西安;
5月1-7日:河北保定(已取消);
6月9-17日:云南大理(报名已满);
7月16-22日:辽宁沈阳(两周年纪念);
10月20-26日,浙江杭州;
11月:浙江丽水,时间待定;
广西桂林,时间待定;
山东威海,时间待定;
江苏连云港,时间待定。
(后续课程安排陆续增加中,课程日期可能会有变动,具体日期请关注身心合一平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