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纯讲“空”,纯粹的“空”就是一种空空荡荡的状态,是一种纯自然的存在,这种自然的存在里没有任何人为的意识,就好比是一朵花的存在,一颗树的存在,一条河流的存在,一座山峰的存在一样,这种纯自然的存在没有自我觉知的存在意识,也没有任何的情感流露。“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一朵鲜花不会因为游人的欣赏而欢喜,一棵小草也不会因为路人的无视而沮丧,它们只是自自然然的存在而已,自然的就好像自己不存在一样,无知无畏,无挂无碍,“春去春来岁岁同,花开花落任东风”,好不逍遥自在。

“空”的存在也是如此,自然的就好像自己不存在一样。“花不自花,树不自树,空不自空”,花从来不知道自己是花,树从来不知道自己是树,“空”也从来不知道自己是“空”。所谓“空不自知”,“空”自身无法知道“空”的存在,因为“空”没有自我觉知的主观意识。
我们永远只能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看世界。镜子能照见世间万物,但是镜子能照见自己吗?镜子永远是一个旁观者,它清晰的照见世间一切的美好与丑恶,但从未被丑恶所染,也从未未被美好所迷,因为它的“心”永远是空的。眼睛能看见自己之外的一切,但眼睛能看见自己吗?眼睛只是心灵的窗户,而不是心灵,所以只要自己的心不动,那么无论看见什么都不会被外境所扰,被扰动的只是自己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让心安下来回归自己的内在,回归自己内在的觉知,问一问自己:既然“空不自知”,“空”永远无法觉知自己的存在,那么是“谁”知道的“空”呢?就像必须有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梦一样,也必须有“人”知道“空”的存在,而且这个“人”必须是在“空”之外存在,这个存在于“空”之外的“人”我们暂且称之为“旁观者”,因为“旁观者”的概念最容易理解,而且人们对“旁观者”这个概念也很熟悉,人们经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永远超然物外清醒自在的存在着,从不被尘事所扰。
“空”之外的旁观者就是一个超然物外的存在,它能清醒明了的知道“空”的存在,但因为它存在于“空”之外,所以旁观者肯定不是“空”,即:非空。而旁观者尽管能看到“空”,但我们不仅看不到“空”,也看不到“旁观者”,因此旁观者本身也是一个无形无相的存在,无形无相自然不属于“有”的层面,即:非有。所以旁观者既非空也非有,这个非空非有的旁观者就是“知”。“知”是一个“非空非有”的状态,“知”既能知道“空”,也能知道“有”,但“知”既不是“空”,也不是“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