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国学堂】大话西游

(2016-05-22 19:30:11)
标签:

身心合一

民间国学

文化

分类: 民间国学堂
 【民间国学堂】大话西游

    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神秘人物,就是孙悟空的“不可告人”的授业恩师:须菩提祖师。须菩提祖师将孙悟空逐出师门时曾告诉他:“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所以说这是一位“不可告人”的师父。而这位“不可告人”的须菩提祖师住在哪里呢?就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而这里又是一个怎样神秘的所在呢?

先来看“斜月三星”,一个斜斜的月弯勾,再加上三个星星点,合起来是个什么字?很明显是个“心”字。原来孙悟空的师父住在“心”里。

再来看“灵台方寸山”,灵台方寸山也就是“灵山”,而“灵山”又在哪里呢?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已经给出了答案:“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很显然灵山也是指“心”。而且这个答案还是借孙悟空之口说的。为什么要借孙悟空之口说出答案呢?这就跟“心”的本体有关。

【民间国学堂】大话西游

孙悟空也是《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之一,吴承恩为什么偏要选一只“猿猴”来扮演“孙悟空”的角色呢?《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定心猿”定的就是孙悟空,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里写道:“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在《西游记》里“心猿”就是孙悟空,“意马”就是白龙马,“心猿不定”就压在五行山下定一定,“意马四驰”就驮着唐僧西天取经。

这里穿插一个小问题:取经为什么一定要到“西天”?东天、南天、北天难道就无经可取吗?我们形容一个人去世会用一个很美好的词“驾鹤归西”,为什么一定要归西?归东、归南、归北就不好吗?佛陀说西方有个“极乐世界”,为什么“极乐世界”不在东方、南方或北方?孙悟空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灵山分明是指人心,可为什么灵山也在西天?“西”与“心”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古人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古代社会没有现在发达的科技,太阳落山以后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灯火通明夜如白昼,夜生活甚至比白天的生活还要繁忙;那个时候没有电灯照明,也不可能有夜生活,因此在古代太阳落山以后天地会呈现一种怎样的状态?——天地宁静,万籁俱寂,悄然无声,白天所有的喧嚣全部消失。而古人就是用日落之后的寂静状态来形容每个人内心的清净,我们的心也应该像日落之后的状态一样回归清净,回归空无。《楞严经》曰:“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让散乱的心停下来,像日落西山一样,回归自己本来的清净。因此太阳落山的地方“西方”就是用来形容内心的清净,所谓的“西”就是那颗清净的“心”。“归西”就是回归内心的安宁,“极乐世界”也是形容内心宁静自在的状态,都是喻指人的清净心。

说回来,《西游记》第七回里有这样两句诗: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因此“猿猴”代表的就是“心”,而“心”也正是孙悟空的“姓”,孙悟空的“孙”就是猢狲的狲,猢狲即猿猴,猿猴即“心”,所以孙悟空的“孙”指的就是“心”。须菩提还解释说:“子”者“儿”也,“小”者“婴”也,因此“(孙)正和婴儿之本论”,可见这个“孙”还是一颗赤子之“心”。

【民间国学堂】大话西游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尽管这是一颗赤子之心,但是在得到须菩提祖师教化之前的这颗“心”还像一只猿猴一样顽劣,还没有“悟”到“心”的本体,所以须菩提祖师给“心猿”取名叫“悟空”,吴承恩就是在暗示我们:“心”的本体就是“空”。因此“孙悟空”的意思就是:要用“心”去“悟”本体的“空”。

可见“孙悟空”这三个字是很有深意的,正因为此,所以后来孙悟空虽然成为唐僧的徒弟,但孙悟空却曾多次为唐僧解除心中的疑惑。比如《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唐僧见一山挡路,担忧地说:“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孙悟空泰然自若地开导唐僧说:“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接着唐僧又说:“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逐逐烟波重迭迭,几时能彀此身闲?”孙悟空又劝导唐僧说:“师要身闲,有何难事?若功成之后,万缘都罢,诸法皆空。那时节,自然而然,却不是身闲也?”可见孙悟空不仅是唐僧的保护神,而且是唐僧的心灵导师。

    不只“孙悟空”三个字别有深意,“须菩提”三个字也暗藏玄机。须菩提祖师既然住在“心”里面,“心”为住宅,住在其中的须菩提自然是“心”宅的主人,因此须菩提就是“心”之本体。佛教里面有一位须菩提尊者,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所以他给孙行者取的名字就是“悟空”;而须菩提又名“空生”,因此“须菩提”的寓意就是“空”。而“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西游记》自第三回以后再也没有“须菩提”的踪影,因为须菩提叮嘱孙悟空“不可告人”,这就跟“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禅宗公案一样,世尊也叮嘱迦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也是“不可告人”,“不可告人”的意思是说:这个“空”的状态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必须要自己用“心”去“悟”。正如玄奘大师所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民间国学堂】

 

 

福慧人生:活出你的真性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