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先是从生命宏观的角度指出养生首先要放下对世间知识的执着,降低内心对一切物欲的妄求。如果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庄子的观点虽然利于养生,但似乎难以做到。其实作为真正要“知道、行道、合道”的养生来讲,因为庄子的著作文辞优美辞藻华丽,所以在华丽辞藻的修饰下,庄子说的已经相当委婉了。我们来看道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老子是怎么看待世间学识的呢?老子只用了四个字,简单明了意义深远的四个字:绝学无忧。一个“绝”字把世间所有的知识全都废掉了,它对人心震撼的力量绝不亚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秦始皇把书烧掉了,老百姓没得看了,也就认了。老子是书还在呢,但是不让你看,要你放下所有人为树立的学问,因为所有学问都是后天人为研究树立起来的,老子让我们摒弃人为的知识学问,回复先天的本源。
可是书摆在那里,如果你实在忍不住看了,看完也不能往心里去,看书只是遮遮眼睛就好。过去有个禅宗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唐朝有位著名的禅师叫药山禅师,他平时都要求他的弟子不许看书,只需在日常生活中体悟道的真谛,可是他不许他的弟子看书自己却没事就捧着本书看,于是有一天有一位弟子心中实在不平就忍不住问他:你平时不让我们看书,为什么自己却总是看书呢?药山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我看书只是遮遮眼睛而已。弟子就问他:那我们也看书遮遮眼睛不行吗?药山回答说:你们可不行,再厚的牛皮纸都遮不住你的眼睛。药山为什么这么做呢?自己看书却不许弟子们看书?其实药山也是像老子一样教弟子“绝学”。只有放下后天人为的知识,才能回归先天本有的纯真。只要做到绝学了,内心自然无忧,身心内外一片祥和,这种身心合一的自然状态也才是真正的养生要达到的状态。
药山禅师曾经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就是描写的这样一种内心安然自得的状态,这句话后来被诗人李翱写进一首诗里面。有关这句佳话的产生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诗人李翱去拜访药山禅师,当时药山禅师正在看书,拿书遮眼睛呢,假装看不见有人来,徒弟在旁边提醒他也不答应,李翱就很有点不满的说,“原来见面还不如闻名”,于是转身就要走,这时药山禅师就喊住他说:你怎么轻信你的耳朵却轻视你的眼睛呢?李翱一听此话大有玄机立马回头跟药山禅师道歉,然后恭敬的问药山“什么是道”?只见药山禅师一手指天一手指着净瓶说了一句话:云在青天水在瓶。云就在青天之上,水就在净瓶之中,一切万物原本自自然然按照各自和谐有序的状态存在着,这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就是道。李翱一听顿时如醍醐灌顶大有所悟,并且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药山禅师: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开启幸福之旅:身心合一7月泉城济南行活动正在报名中,具体日期为7月21日—27日。本期体验营仅招收10名学员,详情请参看博文“开启幸福之旅•身心合一7月泉城济南行”。如果暂时没时间前来参加面授培训,也可以先参加远程教学,详情请参看博文“ 远程教学和面授培训学习内容完全相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