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病:一场养生文化的大革命(4)
(2014-07-04 13:43:30)
标签:
身心合一原创健康 |
分类: 身心合一 |
●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也已经开始意识到要回归传统,回归源头。我们搞养生更要回归传统,回归自然之道。因为古代的养生就是由道家而来,包括过去的很多大医同时也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比如孙思邈、葛洪等,所以自古以来医道不分家,而且古人直接把中医最经典的著作黄帝内经与老子的道德经合称为黄老之学,所以学养生就离不开道,离开道就不是真正的养生。养生绝不仅仅是针对身体的各种病痛搞一搞食疗、运动或者各种自然绿色疗法之类的,养生必须要知道、行道、合道,这才是传统的原汁原味的养生。庄子也是道家除老子之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因此他的《养生主》也就代表道家养生的中心思想,我们把庄子的《养生主》吃透了,也就了解道家养生的核心了。
庄子讲养生,却首先指出不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样的观念乍看之下似乎与养生无关,但这就是养生,因为养生不是养身,而是养护整个的生命旅程,所以庄子开篇就是站在生命整体的角度上来谈养生的。庄子这里讲的“知”表面看是泛指世间一切的学问,但是这里的“知”还有另外一层深意,就是指人们对世间一切所知之物的欲求,也就是人们内心的欲望,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世间的知识是无限的,人们内心的欲望更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庄子在开篇就告诫我们: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对世间物欲的追求则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欲望,那是极其危险的,也是极不利于养生的。如果明知道危险还要不顾一切的去做,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我们看媒体报道的那些世界知名的长寿村,比如我国广西的巴马县,这些长寿村的老人之所以长寿,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安于现状,安于自然,不为物欲所累,内心的欲求极少,活的就是一种老子所说的“少私寡欲”的状态,也就是符合道的状态。而且也完全符合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里描述的上古圣人教导的“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淳朴状态。我们不要只是羡慕那些长寿村的老人们活的多么高寿,身体质量多么好,我们首先问问自己,如果把我们放在那个远离尘世喧嚣隔断一切资讯的山野,活到一百多岁还要自己上山砍柴,炒米油盐酱醋茶,一切生活所需都要自己动手解决,想想你是否甘心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无怨无悔怡然自得的过上个百八十年?因此,想要养生,降低内心的欲求是第一位的。这是庄子的养生思想最先对我们提出的告诫。
(开启幸福之旅:身心合一7月泉城济南行活动正在报名中,具体日期为7月21日—27日。本期体验营仅招收10名学员,详情请参看博文“开启幸福之旅•身心合一7月泉城济南行”。如果暂时没时间前来参加面授培训,也可以先参加远程教学,详情请参看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