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下无病:一场养生文化的大革命(3)

(2014-07-03 07:58:18)
标签:

身心合一

原创

分类: 身心合一

过去的中医说:医者父母心。父母对孩子的心当然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疼爱,生怕孩子受到丝毫的委屈或是半点惊吓。而对现代医学而言,我们不敢奢望医生对患者哪怕有些微的关怀,我们只求医生不要给患者带来过多的恐慌,不要让患者再也看不到生的希望。如果一种医学只能给国民带来更多的疾病与无尽的恐慌,如果一种医学只能让人们活在指标与药物或者手术与化疗的围城里,那就好比一个朝代只能给万民带来更多的饥荒与无尽的灾难,更多的苛税与沸腾的民怨,那么这样的朝代我们就需要推翻,这样的医学我们就需要革命。我们要勇于找寻身体自身的能量,而不要一味的受医学的奴役。我们要学习伟大的革命先驱,学习翻身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身体的主人。我们不要再把宝贵的健康和无价的生命盲目的交给陌生人,想想看,金钱是有价的,我们会随随便便把自己的钱交给陌生人管理吗?傻子才会。可我们为何会随随便便的把无价的健康与宝贵的生命毫不犹豫的交给陌生人呢?这难道不是对自己健康和生命极度的不负责任吗?更可笑的是,我们居然把这样的极不负责的行为称为科学!难道科学就来源于无知吗?好吧,科学来源于无知,因无知而探索,因探索而科学。可是,我们要的是健康,不是科学。如果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不是健康而是恐慌,如果科学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指数和生命质量的持续下降……我们要不要翻身做主人?要不要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我们不是说科学不对,也不是说医学不好,我们只是希望得到,本该属于我们的,最基本的——健康!

想健康,想养生,当然离不开黄帝内经。不过我们一定要清楚一点,黄帝内经不是一本教人治病的书,而是一本教人养生的书。养生和治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真正的养生不是养身,更不是治病,养生是养护自己整个的生命,是对生命的全然呵护。现代人一谈到养生往往首先就想到治病,针对的都是身体已经出现的各种症状。当然有病去病这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养生一词最粗浅的解释,但真正的养生其意义远不止于此,仅就我所知道的养生一词早期的来源,比如庄子的著作中对“养生”及“卫生”的阐述就可见一斑。庄子曾经写了一篇《养生主》专门阐述养生之道。这篇文章的开端是这样一段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我认为庄子的这一段话才是养生的真正含义,也才符合养生的宗旨。所以养生绝不仅仅是治病和防病这么简单,它可以说是一个人整个人生的生命状态。所以学养生就是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是对自己人生的全面升华,而不仅仅是防病治病。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庄子说的这一段话,开头就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那将是很危险的事。而如果在有限的生命中因为学到一丁点的知识却妄以为自己知识广博,那就不只是危险,而是很欠扁了。庄子这篇《养生主》分明是讨论养生之道的,开篇却指出生命的有限跟无限,很明显庄子意在告诫我们,养生不只是与身体有关,更与我们整个的生命有关。作为有形的身体寿命来讲,生命的确是极其短暂的,庄子在《齐物论》篇中甚至用“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来形容生命的短暂,我们此刻看似是生的状态,但其实分分秒秒都在迈向死亡。按照佛教的说法,每一个念头的生灭都是一次生死。生命既然如此的短暂,如果我们真正爱惜生命的话,就不应该把如此短暂的生命埋没在无涯的书海中,世间知识的无限,纵使一个人皓首穷经也难得其万一。如同古人说过的两句话: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所以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舍弃人为的知识才能,顺应自然法则,回归自然之道。

过去有两句话曾经饱受现代人的诟病: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果按庄子的思想,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倒不如无知无识简单自然的活在当下来的自在。换句话说,不要才学,只要德学,因此也可以说,无才便是德,有德便是才。这个无才便是德不应该有男女之分,而是人人都应该如此。孔圣人也曾经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也认为对文才的学习是一个人在有余力的前提下最后要做的事,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定要有德行。孔子认为人可以无才,但不可以无德,而且这句话可不是针对女子说的,而是”弟子“,也就是针对每一个人,不分男女,有德便是才。同时相对于有才无德的人来讲,无才也便是德了。

但我们也不要因此而认为庄子只是一味的反对知识,庄子本身就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否则也就没有现在的《庄子》一书流传于世了。庄子反对的是对人类头脑知识的执着,是提醒人们不要被人为的知识所累,而是要透过学来的知识认识并回归自然的本真。最起码也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要像陶渊明一样”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而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一点乐趣都没有,完全成为知识的奴隶。真正的读书做学问要能进得去出得来,而不要死在章句下。真正的知识是把知识融会贯通以后再完全放下,回归原本一无所知的本初状态。(未完待续)

(开启幸福之旅:身心合一7月泉城济南行活动正在报名中,具体日期为7月21—27日。本期体验营仅招收10名学员,详情请参看博文开启幸福之旅•身心合一7月泉城济南行。如果暂时没时间前来参加面授培训,也可以先参加远程教学,详情请参看博文“ 远程教学和面授培训学习内容完全相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