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趁一切还来得及(3)

(2014-05-03 16:08:08)
标签:

身心合一

健康

分类: 身心合一

(四)

或许因为曾经失去,因为经历过伤离别的苦,体验过被抛弃的痛,所以她更加懂得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所有时光。她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成熟懂事,尤其善于读懂别人的心思,懂得察言观色,懂得怎样抚慰大人的心。直到现在她的姐姐妹妹们有什么心理的苦恼也都喜欢找她倾诉,从她这里得到慰藉。只是她自己的伤悲,不知有谁来慰藉;她自己的迷思,不知有谁来解答。

很多人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可是生命真正的意义又有几人明白?又何须明白?我们生活在茫茫天地间,享用着大自然赐予我们无限丰盛的一切,享受着“万物之灵”的美誉,在同一片天空下繁衍生息,在同一片土地上开拓创新,一代一代传递着我们的智慧和文明。可以说,我们生命的存在和繁衍,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还需要另外寻求吗?我们只需要好好的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好好的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蔬一粟一花一果,珍惜每一米阳光,每一缕空气,每一滴流水;珍惜每一份亲情,每一次爱情,每一段友情。

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除非,我们没有用心生活。

四十年来,她一直困在四十年前曾经被抛弃的感受里而不自知,尽管我们都以为那个时候的她不应该有感受,而且事实上,在她自己的头脑中也确实没有这一段人生最初的记忆。但是,不管有没有记忆,只要是人生经历过的就不会没有意义,而且,越是无意识的经历越容易对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把人的心理活动比作一座冰山,冰山在水面以上的部分只占整座冰山的十分之一,潜藏在水面以下看不到的部分则占到十分之九。弗洛伊德认为,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好比是人类能够自觉的意识,而潜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冰山则是人类不能自觉的潜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原以为自己头脑里面表现出来的意识活动就是自己内心的全部,然而其实这只是冰山的一角,人类大部分的内心活动是我们平时察觉不到的潜意识心理。而且弗洛伊德认为,正是人类不能自觉的潜意识部分主导着人的一生。

弗洛伊德的这种观念就如同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南半球的一只蝴蝶偶然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个星期之后就可能转化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年幼之时一次不为人知的小小的不如意,很多年以后也可能转化成一次悲惨的人生经历。

现代流行的原生家庭(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理论也认为,每一个孩子幼小的时候,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绪感受,尽管当时看上去无足轻重,但都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尤其会影响到自己的恋爱与婚姻,也就是自己将来的新家庭。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与现代的原生家庭理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婴幼儿期,包括整个胎儿期,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而且这两个时期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还没有形成自主的意识,完全处于无意识状态。

且不论潜意识理论和原生家庭理论是否可靠,我们不妨先举一个现实生活中最实际的例子。比如我们每个人从小都背过的唐诗,想一想现在我们能够脱口而出的有几首?我相信大部分人记忆犹新终身不忘的唐诗不外乎就是那么几首,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因为这样的唐诗几乎都是我们在正式入学之前就会背的,而且都是无意识记住的;而在入学以后我们也曾经有意的背过很多首唐诗,背不会还会被老师罚抄多少遍,可是到最后留下来的反而都是无意识记住的那几首,有意识背会的那些却几乎都忘光了。有心记的记不住,无心记的忘不了。越是在幼小的时候无意识形成的记忆或感受,反而越会在日后人生的每个时段悄无声息的发挥作用。

人世间太多的恩怨纠葛不也都是这样的吗?当时以为难以忘怀的,往往很快就会过去;曾经以为早已忘记的,最后却陪伴我们一生。越是无意识的感受,越是埋藏的最深,而且在无声无息间左右着我们生命的轨迹,人生的航向。

看不见的,不代表不存在;想不到的,不代表不会发生。曾经失去的,可能就在前方等你;已经忘却的,也许还会重新演绎。看似漫长的人生,有时只是一个短暂的轮回。生命的意义,何必费力追寻?

她听我讲完这些近乎荒谬的理论,心里反倒有了几分释然,原来一切的迷思都源于一个无知婴儿的无意识感受,只是这种感受藏匿的太深,让人难以察觉,甚至难以置信。

老话总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是我们也总是难以相信:三岁之前一个穿开裆裤的娃娃,怎么可能影响到今后几十年未知的人生?是的,未知,这一切都还属于未知的范畴,我们也总是难于接受未知的东西,可是当未知一旦变成已知的时候,往往一切都已来不及。

不妨趁一切还来得及,让我们暂停一下迷茫的脚步,放下一切内心的困扰,追随当下内在的心声,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见你真正想见的人,说你真正想说的话——趁一切还来得及……

其实,这么多年来,她不是心里没有中意的人,也不是没有人为她痴情,只是她自缚于内心的困扰,始终未能踏出这一步。现在,她终于解脱了。

“自由的感觉真好。”她说。

(温馨提示:五月份第二期身心合一自愈培训班现已开始报名(具体日期为512—18日)。每期培训班仅招收8名学员。名额有限,欲报从速,额满为止。详情请参看博文五月份第二期身心合一自愈法培训开始报名。如果暂时没时间前来参加面授培训学习,也可以先参加远程教学,详情请参看博文“ 远程教学和面授培训学习内容完全相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