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善若水:老子的生命智慧(4)【身心自然原创】

(2013-03-18 08:11:16)
标签:

身心自然

原创

道德经

健康

分类: 身心合一

不过“水”可不仅是学问高,它的品行更高。老子称赞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虽利益一切世间万物却毫不居功,丝毫不与万物相争。如同老子在第九章所讲的:功遂身退,天之道。水“利万物”,功遂;“而不争”,身退。因此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品德完全符合“天之道”。那么水为何能够做到利而不争呢?这就妙在一个“善”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个善我们前面讲过,不是善、恶相对的善,而是离善、恶两边,非善非不善的至善、上善,也就是天地之道的自然体现。而天地大道是没有私心的,没有有意的善,也没有有意的恶,没有善意的利,也没有恶意的害,一切都是自然的呈现。所以水之所以能够做到“利万物而不争”,是因为水是无心的——因为无心,所以无争。这也恰好符合老子的无为思想,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无心而为,无为而为。我们说水是生命之源,能滋养一切世间万物,但是水并没有滋养万物之心,没有利益众生之念,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既然水没有利益一切的善心,也就没有损害一切的恶意,所以当洪水袭来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黄河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尧帝命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水患,鲧采用“以土克水”的方略堵截水患,结果治理九年未见功效,后被舜帝所杀。舜帝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父业继续治理水患,禹总结父亲失败的经验教训,改用疏导的治水方针,终于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三年的艰苦努力,彻底消除了水患,并且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三峡工程,从古至今人类与水患的斗争从未终止过,或许永远都不会终止。因此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水不只有善利万物的美德,还有洪水猛于兽的可怖;水不只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生命的终结者。洪水一来,家毁人亡,妻离子散,哀鸿遍野。李贺诗曰:天若有情天亦老。当此惨不忍睹之时,天地若有私情怕也早就哀恸不已衰老不堪了,因为自有生命以来,万物生灵遭受洪水毁灭的情景实在是太多了。幸好天地是没有私情的,所以才能“天长地久”。而符合天地之道的水也是没有私情的,水就只是水,只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既没有利人之心,也没有害人之念。正因为水没有利害之心,所以放眼纵观,从生命全局来看,水之利也可能是害,而水之害也可能是利。老子在第二章就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大家都以“美”的标准来衡量美,就失去自然的美了;都以“善”的标准来评论善,也就不是真正的善了。世间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标准,美丑、善恶、好坏、是非都是相对而言的。水也是如此,没有绝对的利与害。就拿黄河泛滥来说,河水泛滥之时瞬间摧毁一切的景况的确令人惨不忍睹,然而洪水过后给世人留下的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不仅给重建家园之后的人们带来丰饶的物产,也逐渐催生了我们华夏民族光耀古今享誉后世的灿烂文明,后人更把黄河誉为我们的“母亲河”。不只是我国的黄河如此,众所周知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与河水的泛滥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古印度的恒河,古埃及的尼罗河,以及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等,都是由于河水的泛滥带来的广阔而又肥沃的平原,从而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古埃及人甚至每年都要过一个特殊的节日:尼罗河泛滥节,为感谢尼罗河泛滥所带来的肥沃土壤而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正如老子在五十八章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究竟是福是祸、是利是害,真的不是我们表面上所看的那样。以水而言,天上下雨未必是利,地上干旱未必是害,事情的真相唯有站在“道”的高度才能真正看的明白。

(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身心自然疗法20133月份第二期培训班现已开始报名(具体日期为323—29日)。每期培训班仅招收6名学员。名额有限,欲报从速,额满为止。详情请参看博文【身心自然疗法公告】3月份第二期培训现已开始报名。如果暂时没时间前来参加面授培训学习,也可以先参加远程教学,详情请参看博文“ 远程教学和面授培训学习内容完全相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