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善若水:老子的生命智慧(2)【身心自然原创】

(2013-03-14 08:40:06)
标签:

身心自然

原创

健康

分类: 身心合一

现在我们把老子对善的三种诠释总结来看:一个是有德之善,一个是善者不辩,一个是善者无怨。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其实老子在“上善若水”这一句中所说的善就是道的另外一种表达,也是道的一种自然的体现。那么所谓上善就是最高的道,也就是道的最高境界。无独有偶,《大学》开篇第一句也是用善来诠释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至善就是老子所说的上善,是无善无恶的善,是道的自然体现,达到这样善的境界自然与天地之道相应,是以老子曰“天地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在书中也曾多次用不同的名词来诠释“道”,如十七章用的“太上”:太上,不知有之。真正无上的大道,几乎没有人感知到它的存在。这里的太上就是指天地自然之大道。古人有句话叫“太上忘情”,意思就是说真正体悟大道的人已然忘却世间的私情,转而化之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至善与大爱。就如上文中的白隐禅师一样,太上已忘情,他早已了却世间的凡情与私怨,完美的体现出至善之人的无私大爱。

另外老子还用“大象”来诠释道,如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四十一章“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太上、大象和上善都是老子用来诠释道的表达方式,因为道本身没有固定的形体,也没有固定的名称,称之为“道”,也是勉力为之。老子在二十五章自己就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本来就没有名字,勉强称之为道。尽管我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名词、言论来称呼或诠释道,但是无论我们表达的多么清晰、诠释的多么完美,语言文字所描述出来的也只能是接近道,而不可能是自然之道的本体状态,因为真正的天地自然之道是无法言说的,如老子开篇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能够用语言描述、用名词定义的道就已经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不论我们比喻的多么形象、诠释的多么完美也只能是无限的接近,因此老子在以水作比来诠释“道”时用了一个“若”字:上善若水。意即道的本体状态就犹如水一样,但“道”绝不是水,所以这个“若”字老子用的就很妙,而且下文中紧接着用了一个“几”字,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是接近的意思,几于不是等于,水的特性接近于道,接近但却不是。这就是古人的用字,每一个字都用的如此恰到好处,读罢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那么水到底有哪些特性能令老子如此推崇备至,于天地万物之中偏偏选用水来形容至高无上的道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老子一起来探寻一下“水”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奥秘。

老子首先强调了水最重要的一点:利万物。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万物生灵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生命需求。夏日炎炎之际,口渴难耐之时,掬饮一抔清凉的泉水,缓缓咽下,沁人心脾,其中滋味,怎一个爽字了得。一位旅人彷徨沙漠之中,水囊已空,数日不见水迹,生命垂危之时忽于远方惊现绿洲一片!此时的水已不再仅仅是水,而是生命的代言。

水是生命的代言,滋养着世间万物生灵。古往今来,水在人类的生命传承中演绎着无数可歌可泣的传奇。然而,我们不知道,水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莫大的传奇!单以水的种类来讲,就多达数十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水部”里面详细介绍了四十三种不同的水,每一种水都有其独特的品质。其中包括天水类十三种和地水类三十种,比如我们熟知的雨水、露水就属于天水类。天水就是尚未接触到地面的水,也称为无根水,《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孙悟空给朱紫国国王治病,就是用无根水作药引子。《本草纲目》里介绍的无根水多达十三种,比如《红楼梦》里面薛宝钗服用的冷香丸里就用到了四种:雨水、露水、霜和雪。只是薛宝钗用的更奇,必须是“雨水这日的雨水、白露这日的露水、霜降这日的霜、小雪这日的雪”,当然这是曹雪芹的艺术手笔了。不过古人确实经常用无根水来熬药制药,以求得最佳的药效;古代的文人雅士也经常用无根水来烹茶煮茗,以求得上品的茶香。那么饮用无根水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究竟有没有好处呢?这要从人身说起。

(温馨提示:身心自然疗法20133月份第二期培训班现已开始报名(具体日期为323—29日)。每期培训班仅招收6名学员。名额有限,欲报从速,额满为止。详情请参看博文【身心自然疗法公告】3月份第二期培训现已开始报名。如果暂时没时间前来参加面授培训学习,也可以先参加远程教学,详情请参看博文“ 远程教学和面授培训学习内容完全相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