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21世纪初,有一个词汇非常时髦,这就是互动。网络似乎使人类的互动成为一种可能,聊天室和BBS版都成了某种互动的标志,许多人甚至开始欢呼互动电视的诞生。但是,我们真的已经进入了一个互动的时代?我表示怀疑。
从中文的角度看,互动这个词有浓厚的翻译色彩,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地道的本土词汇,英文是interactive。从英文角度看,这个词显得有点专业化,不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而变成中文后,好像就具有了一定的民主味道,与一言堂和灌输等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记得上个世纪末,许多人对互动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比如,很多人认为浙江电视台的《AB剧》就已经是一种互动了,让观众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电视剧的结局。
我所关注的是,我们人类是不是一种互动的动物?换句话说,我们是否准备好了迎接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是什么?我认为目前还没有,并且也不容易猜测。至少它不是指观众能够随心所欲改变电视剧的结尾。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互动应该是平等的,用媒介术语来说,就是媒介不能过于强大,如果媒介仍然能够轻而易举地穿透受众,而受众并无还手之力,只有招架之功,那么这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互动。
网络已经给我们展现了互动的雏形,在网络上,人们既可以是传播者,又可以是受传者,身兼双职。如同德国布莱希特的话剧打破了观众和舞台的第四堵墙,网络也打破了传者和受传者之间的第五堵墙。但是,我们看到了,在网络世界,这种拆墙运动是以匿名方式进行的。这种自由的代价就是它将我们的互动引入了虚拟的世界。
可以设想的是,如果按照互动的原则,把传播者的角色淡化甚至取消,那么我们面对的就将是一个没有媒体的时代。这是不是我们追求互动的初衷?还可以进一步提问的是,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互动?这种互动将会在何种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精神生活方式?同时,互动有没有极限?它是会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是会深入到我们的心灵世界?
至今为止,我们人类拥有的传播史可以说都是单向的,虽然也会有反馈和前馈,但那都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单向的传播。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现在的媒介越来越强大,受众越来越多地成为文化消费主义的俘虏。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我们能够改变电视剧的结局,但是却不能改变新闻的方向。如果互动的含义就是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传媒网,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接收有关的新闻,那这只是小儿科式的互动。
无疑,真正的互动会改变我们的世界,颠覆我们原来关于媒介的所有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互动并不都是美好的梦想,它还包含着风险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