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质疑!出租车行业应该怎么改革——24日研讨会之十五

(2006-04-27 15:06:00)
标签:

杂谈

出租车的管制

 

在这里我就抛砖引玉,说几个改革方案,提了三种改革方案。前几年,跟玉闪和克勤一起来研究过这些问题,两三年前在《南方周末》都已经发表过,今年有一些新的修正。我们回到出租车管制的制度来看,因为出租车的管制基本上由三种管制构成:

  是准入的管制;

也就是说在数量管制的基础之上的准入的管制,在北京市的准入管制体现为准入歧视,就是说个体司机的管制受到严格的局限,不再有增量的进入,只是维持现在的一千多辆车,把大量的管制委托权利交给公司,这是一种准入的管制。

二 是租价管制,就是价格管制;

大家知道的一辆车的起步价,最终的一公里多少钱,按公里数的管制,这是一种价格。

三 是质量和安全的管制;

符合质量安全的管制。

这三种管制政策构成了政府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管理的制度安排,按照从理论上的讨论,从理论上证明出租车适合于个体经营的行业,按照理论上推理,这种总量控制基础之上的准入,有没有必要,在理论上也有争论。有谁能够很清楚地说,一个城市需要多少辆出租车?如果有谁精确的计算到,北京市市场究竟需要多少辆出租车,准入控制有没有必要?

再一个,价格管制目前是合适的吗?我打车非要要这个价格吗?如果说自由竞争的话,也许价格会更地低,也许会更高,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得不出价格要进行管制的一个理论。

我觉得在这个行业恰巧需要管制的是质量和安全的管制。因为一个交通工具,司机驾驶员作为服务者和乘客之间有一份合约在里面,要保证我的出行的安全,要保证我能够在我可支付的价格的情况下,按时、按点尽量减少我时间上的损失。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坐你的出租车对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有一些了解,这样的话,对出租车本人其实需要有一些进入的门槛,不是说凡是会开车的人,有驾照的人都可以从事这个行业。在纽约,一个出租车司机至少花两年多的时间把伦敦大小街道的名字都记下来,才可以进入到出租车行业里去。这也是进入出租车行业的管制的一个门槛,我觉得北京市同样需要这个东西。所以我说北京三种管制:准入管制、租价管制,总量和安全的管制。

(五)改革方案的建议

 

    三种管制的制度安排下,进行取舍,我们看能够提出一些什么样的改革方案。

第一个方案,彻底取消北京市出租车的总量控制和价格管制;

我们不要总量控制,按照司机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自己去进入这个市场,政府要给司机发牌照,对他进行质量管制和安全方面的管制。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管制对司机的要求是,应该是最低限制的要求。我们觉得应该包括必须有健康的身体,这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不能有传染病,不能有心血管的疾病等一些重病。另外,有基本的驾驶技巧,驾驶年限越长越好,举止应该是文明的。这就意味着要通过一个考试来进入这个行业。我觉得北京市目前这方面的管理是非常缺乏的,我们能够看见我们的出租车司机的素质也确确实实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会碰到不卫生的车辆,司机可能一个晚上都不刷牙和洗脸,蓬头垢面的开车。所以,要通过一个考试,对北京市的历史文化、交通路线和交通法规、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进行考核,因为北京要开奥运会,有一个基本的要求,行为规范的最低要求,从最理想的状况来看,对司机进行本身的资格的认证,就可以变成一种普通的许可,可以发牌照。这是一种状况。

第二个方案,取消总量控制,但是保持价格管制;

保持价格管制是为了避免出租车司机对乘客的欺诈行为,比如说绕路,比如说因为信息不对称,一个城市的居民可能比较熟悉路况,外地的乘客会受到欺诈。管制以什么样的方式管,不是靠政府定价,通过政府也好或者是其他的中介组织,可以提出参考性的价格。我注意到最近北京开始开通一个服务,就是问路的服务,你想从哪到哪,打一个电话,就会有人接电话告诉你。我们有自己的出租车的行业协会,可以在主要的路段制定参考价格,可以随时查,可以保留投诉权,可以公布在网站上,甚至可以放在出租车里,由乘客自己选,这样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避免出租车价格欺诈的行为。我在很多地方打车像纽约,不是按价格来,是你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从业者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在里面,也会给你一个收据。可能这两种方案是过于理想的方案,从理论上,从目前国家出租车改革的趋向上看,有这么一个选择,当然我们不会提出这么天真的方案跟政府来讨价还价,我们提出的方案当然是我让你砍价,砍到最后是第三种方案。

第三种方案是,我们依然要保持自由的进入,取消总量控制,保留租价管制;

这是要的。要有自由进入,保留租价管制和总量控制,总量控制还有,要自由的进入,但是不能自由的进入,历史继承的事实是不能自由进入的,这就存在一个情况,你把目前的总量控制下的出租车公司手上掌握的车辆变成个体化经营,使所有的个体、合格的司机都可以独立的个体化的经营,还是放一部分增量,这部分增量要扩大,自由进入的可能。这一块是采取自由准入的做法,以增量带动存量的做法。

    按照北京市目前便利车的数量看,几乎跟合法车辆的数量是一样的,这意味着市场的需求远远超出了北京市政府指定的总量控制的指标。为什么不能够通过自由准入的方式满足市民的需求呢?我们建议北京市政府有没有可能,每一年都放出固定数量的车辆,由个体化的司机来经营,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政策建议,这个政策建议其实隐藏了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在里面,一旦个体化经营合法,就可能会出现刚才说的温州的情况,所有的自由准入涉及到所有出租车驾驶运营证的司机,也意味着现在开公司车的司机也可以来参加获取出租车经营权的选择,潜在的便利车司机也可以进入到这个行业里进行运营,这样的话可能使整个的改变,目前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谈判的地位,完全有可能这种涨价是没有必要的,企业才能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要承担运营风险的主体,通过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来改善自己的服务水平。消化这些风险,市场的风险。

    我们觉得这是为北京市政府提出来的,如果这次涨价失败的话,看看它能不能接受,如果这个还不能接受,感觉改革是毫无希望了,是毫无希望的改革,要看这次涨价以后,带来的社会的效果,会是什么样子的,反过来政府要承担整个调价而出现的任何的风险,包括社会风险,基本上我们的思路就是这样。最后提出改革的方案,还会做得更细一些,提交给北京市政府,来做一个选择。因为目前来看,也没有更好的思路,当然我们可以听听大家的意见,大家可以对我们这些方案,尤其是第三种改革方案提出一些看法和批评,能够有更好的建议当然愿意采纳。我就先抛砖引玉说一下我们的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