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出租车司机对提价的调查意见
董欣
总调查人数143人,持反对态度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6.61%,赞成调价的0.84%,态度不明确的占2.54%。
最近本月22、23号,我们对出租车调价方案的态度做了一个调查,我们在家乐福五道口、国贸、大惠寺、北京站调查了143人,进行了联名的签名活动,总调查人数143人,持反对态度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6.61%,赞成调价的0.84%,态度不明确的占2.54%。大多数司机都反对调价,反对撤销油补,态度最为强烈的是富康车和老的捷达车,因为他们的车况不好,调价到2元以后肯定丢活儿,人家都坐红旗,坐桑塔纳,这是他们首当其冲的损失。
再一个油补,单班520元,双班肯定车份增加,虽然说他们口头上表示增加五险一金,但是是预计,并不是同步的,调完价,五险一金也能同时进行,但是预计到什么时候?这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司机对调价和撤销油补反映非常强烈。赞成的的司机是这样的,比如说本身就是2元的车的司机,或者新的索纳塔,不丢活儿,他认为涨钱合适。再有一部分人,我们公司老板已经通知了,不能参与调查活动以及反对调价的活动,公司已经传达了,有的司机不愿意签。还有一部分司机胆小怕事,怕将来公司知道了,合同不续签,怕受公司的制裁。调查的情况就是这样。
哈尔滨司机:
我个人认为调价之后,假如说涨价了,不对市民,市民不应该负担这个钱,这个钱应该由出租公司来负担,为什么由他们负担呢?因为出租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既然是以盈利为目的,就必须消化成本,而不能转嫁于市民身上。石油产品是由国家调控的,国家应该负担一部分,大部分还是应该由出租车公司负担,不应该转嫁到乘客身上。
(五)对出租车公司坚持调价的分析
刘燕 (新闻周刊记者)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出租车公司在调价的过程中坚持调价?它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经营主体,因为一个市场当中的经营主体应该承担风险,像航空公司,他会因为油价的上涨自己消化这部分成本,价格一旦上去,乘客的数量减少,这也是来自于另外一方面的风险,但是这个风险被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分担了,从经济行为上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主体,这个混乱是由谁造成的?
我想在下面的讨论中可以讨论一下。它实际上对价格已经完全没有弹性了,为什么要支持价格上涨呢?这个风险,同样是司机承担的风险,飞行员和乘务员为什么不承担这种风险?司机原本可以成为自己的投资主体,他本身又是运营主体,受了太多的风险,所以在经济行为的分析和下面当中,我觉得可以讨论一下,这个是很重要的。
王敏:
我补充一句。低收入者,穷人这块,因为坐的次数少,所以就要为那些经常使用出租车的人考虑,我觉得这个理由也特别不成立,低收入者虽然坐出租车的次数不像白领那样天天上班用,但是低收入者人口的基数太大了,按照80%算,应该是600万。相当于去医院,谁天天去医院呢,平均一个月去一次,不能说你来的次数少,我不是为你开的。出租车也是,不能因为老百姓坐的次数少,就不考虑他的需求,不提供他需要的车辆。北京市医院的病人,就算人均一个月去一次,医院的日门诊量达到4000人,这就因为老百姓的人口基数太大了,一个月、一个星期坐一次,也能保证低价格的出租车不空驶,不会有这么大的空驶率。所以,有很多漏洞是完全可以推翻的,是不成立的。
王克勤:
这个单元各方代表都做了很多的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绝对多数的普通市民和绝对多数的出租司机是反对出租车涨价的。我想这个单元的讨论就到这儿结束了,还有很多问题留在下个单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