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雪芹折扇应为芹溪折扇”补证

(2023-01-05 15:26:22)
标签:

芹溪折扇

洪昇

林松亭

拾石竹

周筼

分类: 公开发表
  土默热教授“曹雪芹折扇应为芹溪折扇”一文,考证1979年出现的“曹雪芹折扇”实乃“芹溪折扇”,为洪昇拥有。其中的关键人物松亭是折扇原主,由他题字后赠送给既是老乡又同为太学生的洪昇的。扇上有“芹溪尊兄大人正之”、“松亭作于拾石竹”署名对象文字。土教授的考证文章条理清晰,证据充分,扇上所刻两款题识都与洪昇有联系,内容出之洪昇恩师王士禛《渔洋诗话》,其中一款题识所记述的是洪昇事迹。扇主松亭将王士禛记述的洪昇逸事刻在折扇上赠予洪,本身就是证据之一,有迎合讨好之意(非贬意,人之交好都有这种普遍心理),不然为什么偏偏两题都与洪昇有关?纪念什么?又说明什么?但总是有些质疑声,大意为证据不够充分。这也很正常,毕竟三百多年前的东西,考证得十全十美、严丝合缝,未免苛刻。试问曹雪芹考证得十全十美吗?为什么成了定论了?红学界至死也没改嘛。
扇主松亭,生于1648,姓林名之枚,字木文,号松亭,别号锦石山樵。浙江嘉兴人。国子生,著有《泷江集》、《合组集》等。泷江、锦石山都在广东郁南地区,锦石山有明万历年间所镌广东古代最大的摩崖石刻,又名“华表石”、“西江第一石”,驰名海内林松亭曾久居西宁(今郁南),与石为伴,故自号锦石山樵。林松亭与屈大均往来较频,且两代相交,曾作《林处士七十寿序》为林父贺寿。屈有多首赠答林诗,如《送林木文还嘉兴》二首等。林松亭不止于文采,还工书画,与大画家八大山人、清初杭州籍名画家夏雯等皆为好友。夏雯,字治徵,号南屏山樵,杭州人,以缣绢作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名为“画”,极工巧,人争仿之。林松亭藏品《看竹图》原是夏雯于康熙十四年(1675)在江苏海盐为林松亭所画,屈大均特为此画作《一斛珠·题林木文画<看竹图>》一首,内有“萧疏翠竹,美人手爪时相触”云云。林于康熙十五年(1676)携画亲赴江西奉新耕香院请八大山人题签,首句“食无肉居无竹可乎”(共51字,省略),引首“看竹图”三大隶书字亦是八大山人亲题,不想此签成为八大山人中年书法的标志性作品,为研究他生平和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我们不要忽视这幅由八大山人题字的《看竹图》,因其题字后身价倍增,无疑被林视为珍品中的珍品,旅京时又请清初名家朱彝尊、施闰章题诗于卷后,更是锦上添花,遂成藏品中第一宝贝八大山人本名朱耷,乃明皇室后裔,社会地位崇高,明亡后为躲避清室迫害才隐姓埋名遁迹空门,寄情书画,才艺绝代,堪称大师,林松亭以与其交友为傲,且八大山人有多幅《竹石图》闻名世间,如《竹石鸳鸯图》、《牡丹竹石图》、《芭蕉竹石图》、《孔雀竹石图》、《竹石芦鸭图》、《竹石小鸟图》等等,受此启发,林根据自己别号“锦石山樵"并《看竹图》而起斋名“拾石竹”(“拾”字艺术内涵丰富,有收藏、偶得、随意、自然等义),合乎情理,只缺一纸文字记载。
朱彝尊,一代词坛领袖,林松亭同为嘉兴老乡施闰章,与高咏主持东南诗坛数十年。前为洪昇挚友,后曾为洪昇老师,两位又与林松亭相交,说洪与林无交集、不相识,有点说不过去吧。
  折扇原主人是不是林松亭,这本不应纠结,就象天下名叫曹雪芹多矣,为什么红学家偏偏盯着曹寅家的曹雪芹不放?因为多多少少有些理由。质疑者主要聚焦在洪昇与林松亭究竟有没有交集。囿于文献记载馈乏,要想找到直接证据确很困难,我们只能在现有的史料基础上仔细梳爬,合理推断,也不失为有效证据。
 从现有史料上曹雪芹圈子里找不到松亭其人,即可排除此扇为“曹雪芹折扇”之说,总不能无中生有又造出一个松亭来,象硬造出曹頫之子曹雪芹一样,无凭无据,已经够荒唐了。现在发现洪昇朋友圈里有个叫松亭的,再加以考证,如果证之有据、言之有理,又有什么不可呢?
王士禛曾任国子监祭酒,主管太学十年。洪昇与林松亭同为太学生,又是浙江老乡(杭嘉湖三位一体),虽无史料记述,但两人相识是合理推断,何况洪昇是王士禛及门弟子,关系更近,引得林松亭敬羡,称为“尊兄大人”顺理成章。林松亭不但比洪昇年小,洪的诗名及戏曲成就皆享誉文坛,与洪接近,赠予折扇,人情世故,没有可质疑的地方。林松亭虽不是王士禛正式弟子,但他曾携诗求教于王士禛好友、又与其齐名的彭孙遹,周筼《采山堂集》有诗记其事,彭孙遹有《病中喜木文见遇》之作。可见林松亭谦恭有礼,具好学之风。
除了王士禛、洪昇、林松亭三位有交集,洪昇、林松亭与当时另一位名人也有交集,他就是周筼。周筼(1623—1687),字青士、公贞,号筜谷;浙江嘉兴人;周筼一生布衣,名气却很大;其秉性刚直好义,乐于助人,客居京城二十余年,从不主动结交朝臣,睨睥权贵,反而是别人想要交结他;初开米店做生意,布散困窘,因耽于诗文而破产;撰有《采山堂集》、《析津日记》、《投壶谱》等著作;编成《词纬》、《今词综》、《乐章考索》等书集,可谓著作等身;并为清初"梅里诗派"创始人;周筼交游广泛,朱彝尊、姜宸英、屈大均、王翚、曹溶等大家都是他的座上宾。朱彝尊、屈大均在明遗民中影响较深,早期都暗中参与反清活动,可见周筼、林松亭、洪昇都有共同的思想倾向。周筼还有众多门生和仰慕者,皆是其慷慨好义使然。这其中就有洪昇和林松亭。由清初嘉兴人许灿编纂的《梅里诗辑》记载有林松亭简要介绍,其中有如下一段话:

松亭少有才名。周筜谷遗以书,戒其恃才自足,词甚切真。

意思是说林松亭青年时很有才气,周筼曾给予书信,劝戒他不要恃才满足,言词恳切。周筼长于林松亭二十五岁,应是以前辈或师长的身份勉励他的,不是门生就是忘年交。而洪昇与周筼也相识,史料上虽没有两人相交的细节记载,但洪昇留下的诗篇佐证了两人交往的事实。周筼去世那一年(1687),洪昇写了如下七律诗:

                 闻周青士客死徐塘,龚蘅圃、罗毓青护丧南返

先生垂老复何之,不识长安有底期。垂老望乡双目瞑,孤舟阻雨一棺迟。
途长执友随丹旐,夜静门生哭繐帏。客舍残灯开敝箧,泪沾前岁赠行诗。

前四句感叹周筼甘于布衣,不依附京师权贵, 有自己的见识和底线,即便 是身老病死,也要回望故乡,风雨难阻;五、六句表示好友与门生一路上的悲痛;末两句自然与作者有关,1687年洪昇虽已返乡,旋即出游江阴、君山等地,故称客舍,打开破旧的箱子,拿出先生去年南归分别时的赠行诗(见章培恒著《洪昇年谱》),思念的泪水沾湿了稿纸。如果不熟识,哪来的赠行诗?又为何题此诗纪念他?何况还有洪昇老乡龚蘅圃、罗毓青(情况不详)扶柩回乡。龚蘅圃(1658—1733),名翔麟,字天石,号蘅圃,又号稼村,杭州人;清代藏书家、文学家,“浙西六家”之一。所以周筼与洪昇互为好友是不言而喻的。周筼又与林松亭关系匪浅,此三人为同一朋友圈中人,交往时相互介绍、引荐浙江老乡应是自然而然,与朱彝尊、洪昇、林松亭为一组,与施闰章、洪昇、林松亭为另一组,又与王士禛、洪昇、林松亭同为师生关系一样,四组朋友圈,洪昇、林松亭皆厕身其间,说两人不相识几率近乎为零,足证两人有交集,可为“芹溪折扇”的补证,以拾遗填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