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碧痕侍浴说起

(2022-10-21 23:18:42)
标签:

碧痕

暖香

香玉

白首双星

拭泪

分类: 公开发表
    最近购得一书,书名《骊泉暖香》,作者一徐卫民,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作者二刘大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两者似乎与红学无直接联系。这是一本主讲骊山温泉的书,所谓“骊泉”,浓缩地讲,就是指华清池,而最早将华清温泉喻作“暖香”的,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他的《骊山有感》是这么写的: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无独有偶,与李商隐齐名的杜牧也曾将华清温泉比作“暖香”,他的《华清宫 》是这样写的:
    
    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 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

   李杜为同期诗人, 杜虽比李年长,两首诗谁先谁后、谁受谁的影响无从查起,但“暖香”之说却是一致的,且李诗齐整直接,当为先说了。
   说到骊山,必说华清池;说到华清池,必说长生殿。李商隐也脱不了俗,必以李杨、寿王故事为叹。《骊泉暖香》书名亦必从此诗而来。
  “骊泉暖香”又与《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不少人不是对《红楼梦》与《长生殿》之间的传承关系有疑问吗?让我们看看《红楼梦》是如何描写宝玉洗浴的。大观园里没有温泉,也就不可能描写洗温泉。但宝玉洗浴有个奇特现象,他不是单独洗,也不是众人伺候洗,而是一男一女两人洗。请看三十一回如下一段对话:

    宝玉笑道:“我才又吃了好些酒,还得洗一洗。你既没有洗,拿了水来咱们两个洗。”晴雯摇手笑道:“罢,罢,我不敢惹爷。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

    这里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宝玉洗浴是由专人负责的,碧痕专职侍浴;二是洗浴时别人不便进去。这是为什么呢?是为了与《长生殿》描写同步。唐明皇与杨贵妃华清池同浴时也只能是两人,别人只能“偷窥”,所以它的戏目名《窥浴》。人们不是一直在猜度“碧痕”姓名的由来吗?请看“窥浴”时宫女的唱词:
   
    轻盈臂腕消香腻,绰约腰身漾碧漪。明霞骨,沁雪肌。一酥透双蓓蕾。

  “碧漪”即“碧痕”,也可舍“”取“痕”,成“碧痕”。这就是“碧痕”名字的出处。这不是猜谜、索隐,是白纸黑字的事实。无论古今,取“”为名字的极为罕见,也就《红楼梦》作者敢为先,却从《长生殿》中取来。红楼命名,《长生殿》里俯拾皆是,唾手可得,实非偶然。
    李商隐称华清温泉为“暖香”,事实上温泉水除了“暖”,并不会“香”。只因由杨贵妃沐浴,它才成了“香汤”(《窥浴》里唐明皇称“香泉”:“香泉柔滑宜素肌”。在《桃花行》诗里化为“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才会泛出暖香,这是双关语。正是有了这一典故,又赋予了杨贵妃“暖香”的专称。所以《长生殿·埋玉》写到贵妃缢死时唱道“温香艳玉须臾化”,“温香”难道不是“暖香”吗?正因为有了这些元素,《红楼梦》才产生了“冷香”和“暖香”的故事。你在曹雪芹身上是找不出这些素材来源的,只能以“天才”来解释。《红楼梦》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花解语”、“玉生香”都出之于杨贵妃典故,谁也无法回避)描写宝玉在黛玉房中闲聊,宝玉在黛玉袖中闻到一股香味,要看究竟,黛玉表示自己身上从来不带什么炮制的香料,只有一些“俗香罢了”,并调侃宝玉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宝玉一时解不上,黛玉揭开谜底:“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以上文学意境,你敢说不是取之于“华清暖香”典故和杨贵妃唯一存诗《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吗?如果你还不信,请看接下来宝玉给黛玉“编述”的小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曲曲折折,唯妙维肖,最后用小耗子一句话总结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史上“香玉”者谁?请看《长生殿·春睡》介绍杨贵妃的两个显著特征:“泪滴红冰”(意为流出的眼泪是红色的,在《桃花行》诗中已有反映“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汗流香玉”(意为淌出的汗珠如香玉,用“小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来隐喻)。称杨贵妃为“香玉”不是谁的发明,有史料记载为准。这些故事素材的高度借鉴、集中,难道不是从《长生殿》到《红楼梦》的衔接、传承吗?有意思的是,晴雯演绎碧痕与宝玉的洗浴故事发生在“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同一回目里,而“白首双星”只能是指宝黛这一对主角,因为紧接着就是主人公唯一的一次当面表露心迹,互吐衷肠(当然在私密场合),是书中描写宝黛爱情最直白的地方:

    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
    ......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限于篇幅,这里没有详录,大家可以重温原著。所谓“白首双星”,是指期望爱情天长地久,生死相守。有红学家探秘说“白首双星”是伏了宝玉与湘云或什么人的姻缘,这是脱离了原著原意的无知妄猜。试问谁还有宝黛爱情更值得作者、读者的期待、守护和感叹?我们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吧。无独有偶,《红楼梦》的描写顺序是与《长生殿》保持一致的。讲完碧痕与宝玉洗浴故事后,接着就是金麒麟故事,事实上书中并没出现“白首”、“双星”的文字,但在《红楼梦》的注解书《长生殿》里却出现了,演完《窥浴》后就是《密誓》,“密誓”就是双方私下表白、起誓,我们来看看戏中是如何演绎的:

   (旦——指杨贵妃)陛下言及双星别恨,使妾凄然。只可惜人间不知天上的事。如打听,决为了相思成病。(作泪介——意为落泪
   (生——指唐明皇)呀,妃子为何掉下泪来?(旦)妾想牛郎织女,虽则一年一见,却是地久天长。只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生)妃子说那里话!
   【黄莺儿】仙偶纵长生,论尘缘也不恁争。百年好占风流胜,逢时对景,增欢助情,怪伊底事反悲哽?(移坐近旦低介)问双星,朝朝暮暮,争似我和卿!
    (旦)臣妾受恩深重,今夜有句话儿,……(住介)(生)妃子有话,但说不妨。(旦对生呜咽介)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
    ......
    (生举袖与旦拭泪介)妃子,休要伤感。朕与你的恩情,岂是等闲可比。【簇御林】休心虑,免泪零,怕移时,有变更。

     这里,将“白首双星”作了生动的演绎和注解。两部巨作,在同样私密的场合下,在同步衔接的氛围里,我们再将黛玉因总是不放心才弄的“一身病”与贵妃的“相思成病”、黛玉的"泪珠儿"与贵妃的"掉下泪"、宝玉"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与“生(明皇)举袖与旦(贵妃)拭泪”、宝玉“我说一句话再走”与“今夜有句话儿”、宝玉“你放心”与明皇“休心虑”等等相比较,你敢说这些不是改写吗?你敢说不是一个人的手笔吗?你敢说不是从《长生殿》到《红楼梦》的传承吗?从碧痕与宝玉洗浴到白首双星的衔接,从二十一出戏《窥浴》到二十二出戏《密誓》的上下承接关系,这些都是偶然的吗?我们说用《长生殿》旧瓶装了《红楼梦》新酒,这些文学/文化对比不是最有力的例证吗?
    从“碧痕侍浴”到“宫女窥浴”,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洪昇炉火纯青的功力,看到的是文学/文化对比的无限魅力,看到的是红楼真相和真谛!相信事实吧,相信文化传承的巨大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