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蒲州遗址公园而作
(2013-06-25 11:10:44)
标签:
古蒲州废墟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思接千载梦回蒲州
汉唐时代的蒲州,当可称之为天下第一州。这和它的地理位置当然有关。时至李唐时代,蒲州更加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隔河重镇。天下黄河,雄关固锁,新力量在黄河臂弯集聚,跨过潼关,如西风落叶下长安,从出发到终结,蒲州都是大唐时代的战略中间站。由河中府到中都,这就是唐人对他的评价。隔河拱卫京师,两京之间,扼其要冲,蒲州当可雄视天下。富庶的米粮桑麻,雄厚的物力财力,蒲州是长安的可靠援手。一箭之遥而相依相济,蒲州,理所当然地成为唐代光耀闪烁的地域明星。
数百年的眷顾,蒲州由此孕育生长出灿烂的文化。殿祠坛庙,星罗棋布,佛寺禅林,国优省优。文庙为全国之冠,县学乡学层次分明,文化教育是全国一流的。有赖这种丰厚蕴积的文化积累,蒲州诞生了一批耀眼灼目的文化名人。两位乡贤,裴寂和张元素,本郡官长颜真卿,除了战功事功,都是儒雅刚正,千古流芳的名仕贤臣。数点文化人,则有王维、卢纶、耿伟、畅当、杨巨源、柳宗元、吕温、司空图、聂夷中、王驾,这一串沉甸甸的姓名,在中国历史上犹如星河灿烂,他们是蒲州王冠上的珍珠。千百年来辉映古今,令人神往。
蒲州这样一座有性格有内涵的城市,经受住了千年斧钺刀枪,水旱兵燮,不曾屈服。沧海桑田,天地恩威,却是任何人力难以抗拒。黄河似龙摆尾,摇过来,摆过去,一个城市的身躯立刻伤痕累累。河道沉沙淤积,缓慢入侵,烟柳繁华,难抵河沙年年进逼。历经千年百年的水围城沙漫淤,浪打空城寂寞回复又如是,一层一层的流沙,终于攀上了城郭半腰。沉沙淹埋了宫殿楼阁,淹没了街楼酒肆,淹没了小巷旗杆,小院墙头,当年的对门阁老,邻居尚书,三斗六升菜籽官,当年的宫墙宏伟,街巷交叉,纷纷成为地下纷纭往事。蒲州城整体被泥沙淹埋,只剩下高峻的城门半陷在泥沙里,他在挣扎呼救,然后就是无望的百年等待。
蒲州的儿女,当然不允许自己的辉煌历史无声无息掩埋在地层底下。新时期以后,他们开始发掘旧迹,重塑当年的世人敬仰。他们重修了人间爱情圣地普救寺,拂去岁月的风尘,张生莺莺红娘的故地传说重新点燃爱情之火。这里很快成为青年男女追寻爱情圣地的旅游热线。他们重建鹳雀楼,濒临黄河天下第一高,兼有王之涣不朽名作“更上一层楼”,凌绝顶怀古意,天地高远,黄河落日,层云荡胸,心境高阔。他们挖掘出唐代开元铁牛,这是震惊全国的国宝。当年蒲津渡由此牵挂铁索,一桥飞架,直通河西,天堑不再。1000多年前的黄河横渡,西京蒲州一线牵。四尊定桥铁牛,圆硕强壮,驮起10里铁桥,千年屹立。四尊伏牛大汉,高壮魁梧,形态各异。唐代的钢铁,唐代的繁荣,唐代的开放,直如千年铁人开口说话。全国游人,凡到永济,无不赞叹,无不震撼。史册有一页,盛唐似浑铁,浑朴岿然,镇压住千年纷乱浮华。他们整修了司空图隐居的王官峪,历史自要脚步向前,凭吊千古兴亡,思考更迭轮回,一曲挽歌留不住,白云千载空悠悠。当然,还有山势巍峨的五老峰盛景,香火鼎盛的万固寺禅林,蒲州的点点胜迹,星星点点,像一把珍珠洒落在大河湾,它当然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但蒲州的收藏绝不止这些。它最为骄傲的一处还没有刺目地收入国人的视野,那就是蒲州古城的废墟。
蒲州故城,一座掩埋在地下的古城。
它是一座比帝王的地宫辽阔百倍的地下建筑群。它不是死寂的陵寝,它是留下高官平民、百业百工,人间烟火缭绕的地下街市。它不是一支主人仆人泥偶列阵相殉的地下小区,他是一个成建制的州城。他是东方的庞贝。
曾经的州府衙门消失了,驻军衙门消失了,道观祭坛消失了,街道商铺消失了,舞榭歌台消失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城墙坍塌,城砖流散,钟鼓楼的顶子早已朽坏,只留下砖木底座倾仄勉力支撑。荒草凄凄,城狐社鼠,蒲州城,已经是一座废墟。
废墟就没有价值吗?废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吗?请看蒲州人的哲学:废墟不是历史的废弃,而是历史的凝固。昔日的历史生活沉淀为地理,又把地理转化为人文。废墟,埋藏着蒲州的全部骨殖,埋藏着蒲州的一切往事,埋藏着蒲州的文化密码。蒲州废墟,是极其骄傲的庄严存在。它死了,它的遗体也在震撼千人万人。它封闭了人们通往大唐的路,却开启了一条沟通大唐灵魂的幽曲神道。你来凭吊,千万年的往事都在心头,梦回大唐,这里就是一个梦乡的入口。
盲目修复废墟,只能毁了大唐体貌。重修废墟,就连废墟也不是了。蒲州人庄严决策,不再动工动土挖掘蒲州古城,只在这里建造一个蒲州遗址保护公园。
蒲州遗址公园大门两侧,要悬挂一副对联,我的朋友王西兰撰联,又有书法家老凹提笔,于是一对缅怀古今,令人驻足沉吟的佳对即将出现在古蒲州城门两侧——
为蒲州古城遗址公园而作:
这二位都是蒲州的名家。王西兰早年治小说,出道很早,屡屡获奖,名传天下。近些年钻研蒲州人文地理,卓有成就。他的《大唐蒲东》《不朽关公》早已家喻户晓,成为阅读蒲州的最佳范本。西兰儒雅蕴藉。风流才俊,兼及严谨自律,宽厚度人,被拥戴为河东新一代文学领军。老凹也是蒲州子弟,多年来研习书法,拟古创新,形成了朴拙无华敦厚遒劲的风格,堪当河东一支铁笔。这里,西兰的上联写唐玄宗时代宫廷舞,盛唐时期最高艺术表演,杨贵妃跳得最好,在宫廷当然是由她领舞的。阳关三叠,是王维那首“西出阳关”的诗,演变成了流行音乐,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成为长安的时尚歌曲,“阳关三叠”也成了器乐曲,琵琶曲、古琴曲。霓裳羽衣阳关三叠,一联托出蒲州的顶尖文艺。老凹一流书法,铁笔银钩,力透纸背,大巧若拙,雄视当今,二人合作,堪称双璧。蒲州城门有名家亮相,从此古迹熠熠生辉,废墟为之增色。
写蒲州文化,此一联当是最高概括和表达了。唐代蒲州两个永济人,由现代两个永济人合成,也是一曲佳话。想来这两个人也就是全国水平。谁家熟悉蒲州文化?谁家怀抱浓烈的情感?谁家拥有一流胸襟?德识才学兼备,艺术表达娴熟,一流的撰联,一流的书写,表现一流的蒲州文化,表现一流的蒲州古人,永济本土当代人物胜任愉快。由永济当代才人写永济,何用舍近求远。蒲州儿女写蒲州,当仁不让。蒲州才人写蒲州,合理合情。拜一声千古前贤,你们的隔代雄风依然浩荡,你们的不朽文章依然光耀,今天,后人接力来了。
大唐在这里安息。任陵谷谷迁改,今日勒石永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