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戏友会

标签:
地方戏蒲剧男女声自娱 |
分类: 有图有文 |
元宵节戏友会
我的老家运城唱一种地方戏,老乡亲叫它乱弹,一般叫蒲剧,规范了叫就是蒲州梆子。蒲州梆子由清代山陕梆子演变而来,可说是梆子戏之祖。一向有慷慨悲歌、粗犷古朴的风格。在他发展的历史上,产生过一批群星耀眼的艺术家。他的许多遗存,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活化石。清代山陕梆子曾经称霸京华,和昆曲皮黄三足鼎立。整个北方城乡都有梆子腔。后来逐渐衰落。民国时代曾向西走向大西北,现在也就流行在晋南地区和秦晋豫三省交界地区一带。
山西境内关山阻隔,所谓山西梆子,有中路梆子、蒲州梆子、上党梆子,北路梆子。运城偏居一隅,省城难以流行,也就是我的同乡喜欢唱喜欢听。有时大家聚一聚,禁不住就自唱自娱。这两年太原工作的同乡越来越多,蒲州梆子的声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有好几个演唱点,不时传出火爆的锣鼓和叫破天的嗓门。有万荣女侠胡晓玉,这些年商场翻江倒海,又兼爱家乡戏,于是经常招呼我们聚一聚,过一过戏瘾。朋友聚会,叙乡情,震乡音,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们时不时应招集合一下。文武场齐备,角色行当齐全,听起来还蛮像那么一回事。
正是元宵节,胡晓玉又招呼大家,过来吧,唱戏!不客套,就去了。下面贴出一些照片。
我们的乐队,齐整得很。
年青英俊的鼓师,当地叫打板。
前文化厅副厅长郭士星也来看戏
胡晓玉网名千年睡狐,我们叫她狐狸。她把原农业厅长杨文宪也叫来了。
艺术指导丁桂兰老师,蒲剧界名演。
新出道的杨正玲,很快学会了新戏老戏。嗓子好,入戏快,令人刮目相看。
狐狸还会唱李慧娘,学的杨翠花一路,颇得神韵。
二胡琴师,我们都叫他大鹏,专业水平。
丁桂兰老师示范,喜怒哀乐,各具情态,手势变幻丰富多彩。
狐狸在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我和小杨合作《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唱段《查水情》,一段男女声二重唱,动听动情。
小杨换了薛锐合作。薛锐年青,竟然一口复音好功夫。《黄鹤楼》《沙家浜》,学王艺华,嗓子刚亮挺拔。蒲剧复音多,很难掌握。年青人钻进去了,练出来了,不容易,不简单。
我最怯出场,唱出台词罢了。
《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细根据郑义小说《老井》改编的现代戏。原作好,改变成功,是中国现代戏的经典剧目。《查水情》一段唱,用男女声二重唱,有分有合,是一段精彩的唱段。唱词如下:
(男女声二重唱)查水情同登青石嘴
(旺泉)昔日此地常约会
(巧英)石上谈心背靠背
(巧英)我爱他聪明憨厚有作为
(旺泉)她常说今生非我不婚配
(巧英) 他常说海枯石烂志不摧
(二重唱)谁料想——
(旺泉)我面对巧英心有愧
(巧英)我只好默默吞声咽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