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关公
电视剧《三国》前一阵播出,虽然不像老版《三国演义》那样热门,倒也让好奇的看客开了眼。编三国总要出新,朱苏进和高希希宣称他们的改编原则叫“整容不变性”,保留《三国演义》的精彩段子,不变其思想倾向性。创作者的“整容”我以为很多地方还是很有看点的。对于《三国演义》的人物故事,时时做出现代人的理解,给予当下的解释。人物之口,讲出的经常是今天的事理人情。人物的思考,显现出今人的思维方式。古人披上了时尚的外衣。看影视,时时能感到历史与当下的乖巧对接。刘备是今天的刘备,诸葛是今天的诸葛,庞统是今天的庞统,关公,当然是新装的关公。态度是严肃的,却也遮不住人物面孔上21世纪的名牌化妆。
不久看到易中天的批判。易中天强烈反对从《三国演义》改编,主张由《三国志》改编影视《三国》。易先生反对《三国演义》的尊刘贬曹倾向,认为这不过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圣君梦。易先生尤其反感《三国演义》的灵魂忠义观念。他说,忠义是《三国演义》的灵魂,也是它的“毒药”。易先生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社会都是农业社会,没有契约精神,没有法治传统,契约和法制都靠不上,这就要靠道德。首先讲忠,其次讲义,忠用来规范自己,义用来规范别人。忠义之行,天下得以有秩序。易中天接着指出了《三国演义》之中忠义观念的矛盾和混乱,这种矛盾,在首领集团刘备诸葛亮身上,表现的是权谋与伪善,在关羽身上,表现为解释的随意和附会。易中天的结论是,忠义这面道德的旗帜其实亦真亦幻,十分可疑。千百年来,忠义的解释其实一直很模糊,往往依照需要相机行事,“灵活处置”,大家都在抢占道德制高点,指责对方不义,这面道德的旗帜,价值几何,值得仔细打量。
易中天认为,在关羽身上集中体现了忠义的悖谬。
易中天眼里的关公,是文化批判的子弹扫射过的关公。
第一个关公,虽然形象高大,脸上总带着时空差距形成的怪异气象。第二个关公,批判的子弹已经穿透了千疮百孔。那么,还有没有第三种关公?有的,这就是王西兰新近出版的《不朽关公》。
王西兰的《不朽关公》出书以后,因为我也有一本同列《河东文化丛书》,收到书便抢先看了。西兰这一本新作,改变了以前文人论史偏于情感的叙述方式,比如他的《大唐蒲东》,原是才思和情致结合的产物。这一次他摆出了硬碰硬的架势,理性思维统驭引领,爬梳史料,追思功过,重新评价。由精神源头到现实继承,王西兰全面地清理了关公现象的历史脉络,对今天全球化语境里的继承弘扬,也做出了生动的叙述,恳切的判断。面对汗牛充栋的各类著作,王西兰有指谬补充,有海纳百川式的吸收融汇,更加突出的是放开眼界以后的崭新阐释。这是一本全方位论述关公及其文化现象的著作,学术价值和散文化叙述的统一,描绘刻画出了一个新关公。
书写关公,忠义依然是核心。《不朽关公》突出了忠义千古一脉传承的特质。论起源,西兰时时把忠义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裁量。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混战,民不聊生,西兰肯定汉王朝的正统地位和作用,肯定刘备作为的正义性,关公的忠义从而彰显了价值。在各种军事力量的争斗中,西兰始终高标道德旗帜,强调堂堂正正,强调光明正大,依靠阴谋诡计即使取胜,终归胜之不武。轮传承,西兰注人类道德的发展中的普适因素。新时期以来信仰危机,道德滑坡,公平正义遭受严重挑战。西兰主张以儒家的道德理想为基石,扬弃继承传统道德,建设新的道德体系。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内核,它依然会走进现代人的心灵,走向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面对传统,西兰的取向,倾向于文化保守主义。但塑造关公,西兰使用了新的造型手段,
打造关公精神,西兰注入了新元素。千百年来关公形象遍布神州,肯定有他流布的历史动力。今天关公形象走向世界,塑造关公,我们看到了国民精神的新铸,传统在新时期的创造型转换。这一场和现代的对话,西兰鞭辟入里,却也震撼人心。
这是一本肯定关公、赞颂关公精神的书,由关公的故里的发言人出面保守关公的道德遗产,当然再合适不过。面对多方面的究诘,西兰对关公的系统阐释,不敢说平息众声鼎沸,至少是强音响彻,自成一说的。
你领会过时尚嫁接的关公吗?领会过文化批判的关公吗?哪么你再体会一番王西兰的关公吧,如何实现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如何做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你一定要读《不朽关公》。
此文系为山西日报文化版所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