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下学期简报

(2023-02-28 14:06:49)
标签:

文化

新教育

学校

幼儿园

育儿

分类: 走近爱心树

   简报第一部分是放假安排,第二部分是学校基本情况介绍,第三部分是本学期的日常生活介绍,第四部分是家长关心的现象、问题、基本解决方向及学校事务,第五部分是结束语。

一 放假安排 

   本学期自2022年9月1日起开学,于2022年12月19日(原计划2023年1月9日)起放寒假,假期时间定为2022年12月19日至2023年2月5日,开学时间为2023年2月6日(周一)。


二 学校基本情况 

       爱心树幼儿园现有七位老师:汤禹老师、杨彩老师、曾嫦老师、张宓旎老师、毛璇老师、鲁应芹老师、谢纯老师;一位后勤工作人员:贺小阳女士;一位外聘财务人员:吴书云女士。其中,外聘财务人员未参与学校生活。杨彩老师从十月份开始休产假,偶尔处理部分学校行政等方面的工作;谢纯老师已经完成见习、实习,正式成为学校的教师。

        至学期末,学校有四位新入学孩子:周昭灵、蒋昱璟、谢佳佩、张家祎;学校目前有22位孩子在籍,他(她)们是:曲梓栎、宁沐凡、李俊慕、苏歆然、谢晋冉、张宁轩、曾思景、颜思妤、王柔兮、蔡佳甫、罗春萌、贺景鹏、朱厚霖、邹辰悦、罗兮岑、田依灵、段聿铭、李可航、周昭灵、蒋昱璟、谢佳佩、张家祎;其他未明确的入学、退学信息暂不录入。

        截止简报修订时间,22位孩子中,李可航、谢佳佩处于调整期;曲梓栎、宁沐凡、李俊慕、苏歆然、谢晋冉、张宁轩、曾思景、贺景鹏、罗春萌、蔡佳甫、颜思妤、王柔兮、朱厚霖、邹辰悦、罗兮岑、田依灵、段聿铭、周昭灵、蒋昱璟、张家祎处于放松期;暂无孩子处于试探期;

(试探期:孩子未完全跟环境及环境中的人建立安全感,处于观察、试探、逐渐熟悉环境及环境中的人的阶段。调整期:孩子跟环境及环境中的人建立了基本的安全感,但未完全认同环境及环境中的人,或在环境中还处于秩序建立的基础阶段,更多地需要他人与自我共同调整适应。放松期:孩子对环境及环境中的人建立了基本的安全感,基本认同环境及环境中的人,表现为较多地处于自我探索、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状态。)。

        这种概念性划分与教师的观察方式、孩子家庭背景、之前的生活经历、孩子入园时间、持续在园时间与状态等有关,是孩子逐渐融入环境经历的过程,无关是非优劣。

        爱心树幼儿园工作日的作息安排:8:00至9:00入园、早餐;9:00至11:25是孩子工作、活动、游戏时间,期间,10:20至10:40会提供水果或干果点心;11:25开始收拾整理,准备午餐;11:30至12:00午餐用餐;12:00至12:20午睡前活动,12:20至12:45是午睡前广播时间,之后十分钟孩子做睡前准备,13:00左右进入午睡,14:30起床;14:30至16:00是孩子工作、活动、游戏时间,期间,15:20至15:50提供面点及粥或汤;16:00开始陆续离园。

        学校有这些活动区域:正门长廊、草坡、秋千沙池、两层管道隧道、成人活动室(教室改)、桃树墩小花园、办公区域、音乐戏剧室(教室改)、一楼院子、两间开放教室、小木亭、带顶沙池、传达休息室、厨房、带顶敞棚等。其中,教室包含大工作游戏区、娃娃家、餐桌、美工区、阅读区、饮水区、教师厨房、教师工作桌、洗手间、卧室。音乐戏剧室供周五或节日说书、广播剧、皮影戏、偶戏、乐器即兴合奏等演出使用。成人活动室供家长、教师休息、交流和家校座谈以及家长自发活动使用,办公区域供老师和家长办公使用(如无特殊情况,孩子不进入成人活动室和办公区域)。原生物角呈现出破败状态(已被生物链充分利用)现已清理,特此告知

        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孩子的生活节奏和在节奏影响下的各种自发活动、生活状态也会稳定延续,即使有新的孩子加入,也会被稳定的氛围所影响,逐渐融入环境。下面对学校日常生活部分的描述与之前学期简报描述会出现雷同,有些章节甚至一字未改,敬请分辨(这段文字每学期的简报都重复)。

 

三 学校日常生活介绍

        本学期,一部分孩子在八点至九点半之间入园,一部分孩子因家庭作息、时令、交通等因素,入园时间在九点半至十点,也有孩子在十点之后入园;本学期,因家长家庭或工作原因,有三位小朋友八点之前到学校,这个时间段由工作人员贺小阳或早到的老师照护;绝大部分孩子在家用早餐,老师和个别未在家用餐的孩子在学校用早餐,偶尔有家长在学校用早餐。

        孩子们入园后一般都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一些简单的工作作为一天幼儿园生活的开始,比如,有孩子会绕园小跑,有孩子会去荡秋千,有孩子会在沙池做简单的塑形,有孩子会在教室剪纸折纸涂画,有孩子会简单地使用教、玩具,有孩子会在阅读区看看书、有孩子之间会互相寒暄、有孩子会跟老师聊天、做园务整理等等;经过一小段时间(十到二十分钟),孩子们会逐渐进行较复杂更有挑战的活动,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里,孩子们(尤其是大孩子)会合作完成较大场景的搭建和较复杂的游戏,沙池、走廊、教室的玩具会大量使用,做手工的孩子会试图完成更有难度更精细的制作,画画的孩子们除了自己独立创作外,还会对所画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会对继续创作产生影响,有些孩子会邀请老师帮助(示范)做暂时还在学习制作的较为复杂的手工作品,有些孩子会参照手工书籍中的制作步骤制作手工作品,手工、绘画部分若在文字上不能自主添加的,孩子们会寻求教师的帮助,有些孩子开始在院子、草坡环校石板路长时间(至少半小时)行走、奔跑,常有孩子组织多人参与的游戏或工作,这个时候室内外会呈现许多活动场景,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或单独专注于自己工作,此时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如遇雨天,除雨天不能进行的工作、活动、游戏(户外),其他活动照旧进行,有些孩子会穿戴雨具在户外漫步奔跑戏水。十点二十左右,我们会提供水果或干果点心,参与的孩子会在餐桌边,边吃水果点心边聊聊天,水果点心时间还是孩子们调整工作或进入新的活动、游戏的节点。

        十一点三十分是午餐时间,午餐前五分钟,我们会提醒孩子收拾,收拾完毕开始用午餐;午餐一般三菜一汤,除周一为全素日外,其他时候都是荤素搭配,午餐总体偏向少荤多素,周四午餐有时是当天自制的饺子,有时自制焖面或焖饭;本学期继续分成两个餐厅(教室)用餐,目前,一个餐厅(教室)十三位孩子,一个餐厅(教室)九位孩子,偶有家长跟教师、孩子们一起用餐,吃完午餐洗碗收拾后,孩子们陆续进入卧室。

        本学期两个卧室供孩子们午休,一个卧室十三位孩子,一个卧室九位孩子。午睡前的习惯继续保持三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是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游戏,过于喧闹时老师会提醒声响大的孩子;第二个章节是“广播”时间,内容有简单的乐器演奏、儿歌、童谣、诗歌、故事,大家对熟悉的歌曲、故事情节等有较恰当的回应,如一同哼唱歌曲,遇到需要显露情感的故事情节会有相应反应,对熟悉的词语、句式会跟随模仿,对于某些节奏感明显的故事能够跟随老师说出全本;第三个章节是孩子们睡前方便时间,有些孩子形成了睡前大便、小便的习惯,有些孩子则会渐渐入睡。

        如无其他特殊情况,绝大部分孩子能够午睡,午睡时间大约一到一个半小时,入睡较晚的孩子会在起床笛声之后继续午睡,直到自然醒(对于正在调整作息时间的孩子,我们会在起床笛之后试着叫醒);有个别孩子中午不能入睡(偶尔能睡着),但基本能够安静躺在床上休息;偶有家长在卧室跟大家一起午休。 

        午睡后,起床的孩子一般会在美工区、阅读区做些相对安静的工作,如剪、贴、画、阅读绘本等,有孩子会使用工具搭建场景做较简单的组合、分类、角色游戏,有孩子围观或有限度地参与教师做下午点心,也有一些孩子会去户外做简单的工作、活动。

        三点半左右,一部分孩子会在餐桌前吃点心,点心时间除了吃点心,大家还会聊聊天说说话;下午点心时间与上午水果点心时间都是活动调整节奏点。

        用过下午点心之后,孩子们一般会重新开始一个工作、活动或游戏,大部分孩子在户外活动,运动量较大;遇上雨天,有些孩子们会穿戴雨具,在雨中漫步,有些孩子会在沙池活动,也有些孩子会在教室及走廊取用工具和玩具。

        大部分孩子在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离园,有少数家长五点后来园接孩子;有些孩子在家长到来之后继续在学校玩耍,离园时间会推迟至五点之后;五点之后离园的孩子会由工作人员贺小阳或晚回的教师照护。

        本学期,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和室内活动时间均衡。

        本学期偶尔有已毕业的家长和孩子来园(接弟弟或妹妹的居多),孩子来园时间不长,一般在四十分钟以内;偶尔有教师的孩子(学龄儿童了)遇不上课又逢幼儿园工作日会来学校一整天。

        饮食方面:有一位孩子因对较多种类食物过敏每天自带餐点,若学校餐点无过敏物质则适量提供,另外,学校有两到三位孩子需要特殊关注进食,有的是进食不宜过多(积食),有的是进食偏少(午餐不吃或吃得少),其他孩子餐食正常,表现为根据自身需求取、用餐,本学期入园的新孩子中有一位进餐偏少,其他新孩子进餐正常;饮水方面,除因生病需教师特别提醒,绝大部分孩子饮水正常,表现为根据自身需求主动饮水,本学期入园的新孩子饮水方面暂未发现异常。

      (特殊关注仅表现为观察与非诱导式询问,不进行劝导或诱导饮食;对进食不宜过多的孩子在定量后不再添加。)

        本学期,除非有特殊情况(本学期一位新入园的孩子经常临近中午才入园,午休前需要特别安抚),孩子们入园情绪稳定、愉悦,在园时间表现出对学校环境的适应或喜爱,绝大部分孩子愿意主动跟教师和同伴交流并表达自身需求,愿意接受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园内生活整体呈现稳定、自在、愉悦状态。

        本学期,进入十二月份,因疫情防控政策突变,寒假较原安排提前三周;防控政策突变前两周,因疫情不明朗出现较多请假家庭;偶有孩子因事、病、旅行请假。  

        本学期,除老师们自己的每日工作主题,学校持续之前已成习惯的生活工作场景,如果没有遇到节庆或者恶劣天气等特殊状况,一般都会按时进行,每日的和面、发酵、面点塑形,每日午睡前的“老师广播电台”,周一的清扫与整理,周二的湿水彩,周三的园艺、修理或木工,周四的主食烹饪,周五的文化剧场活动。

        本学期对学校环境继续进行改善和维护:本学期做了学校的房屋检测,给木地板进行常规维护(每学期);定期对校门口可控制范围作塑料垃圾的收集处理,定期维护学校绿地,定期修剪大小树枝叶;另外,其他小型维修、整理不作列举。

        每周四下午放学后是教师会议时间,除了着重讨论本周或近期的教学、校务等内容还会阅读较通俗的教育、哲学、政治、经济等类型的观点文章,并交流讨论,有时也会了解、讨论社会热点事件,时间大约在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会议结束后,教师及部分家属在学校就餐;本学期偶尔有对学校会议有兴趣的家长与会。周末及国家法定假日,除两位主导老师,其他老师基本上能做到正常休整,开学前与放假后的三至五天教师会在校做开学准备或休假前整理。

        本学期,结合之前传统与当时的疫情状况,我们进行了一些家校活动:迎中秋活动、家校座谈(本学期仅一次),今年未进行集体秋游,冬至聚餐、圣诞派送、迎新年的活动因疫情防控政策突变均未如期进行;本学期试着做了两次线上直播,主题分别为“迎元旦音乐故事汇”、“年的传说”;本学期,有家长在活动室休息、交流、做手工等,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常有互访,有共同话题的家长与家长、家庭与家庭之间保持经常互动。

        继续重复(每次都强调)家校交流以及家长自发活动的作用:家校座谈是学校和家庭及时有效交流的辅助方式,可以较集中地了解到家校近期发生的各类状况,可以集中讨论各类状况及其应对方式,可以让还未发生过类似状况的家庭借鉴参考,可以让学校和各家庭间有更深入认识、了解,请每位家长重视并参与家校座谈会;家长自发活动是各家庭间交流的平台,可以分享文化(教育、艺术、哲学等)、政治(社会热点事件、社会敏感话题等)、经济等等内容,可以加深家庭之间的了解,可以创造家庭之间教育及教育之外合作的可能。

  线上直播在特殊时期作为非常规地交流方式出现,幼儿园更倾向于面对面的互动,如无特别必要不会以此种方式与儿童互动,还请须知。

四 一些观点看法及学校事务

        提醒:我们可以试着保持一个这样的认知态度——在他人分享事物和回应问题时所传达的信息都是分享回应者的认知和经验,都是参考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帮助支持你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也可能误导你。基于这个认知,我们要斟酌所谓的专家、学者、老师传递提供的观点、解决方案和指导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充分运用自己的认知、感受,以便我们从信息中获得合适的帮助。

        本学期有位观园家长问关于目前国学热的看法,当时比较简明地表达这股热无非是一小部分人嗅到权势组织的喜好投机取巧继而做成一条利益链(利益有时是以实体产业的形式呈现,有时是以意识形态呈现)并吸引了一大部分人卷入其中所形成的,对此我无法产生正面积极的看法。这么多年来各种“热”大致都是这么起来的,起炉灶、炒概念、分羹羹,最后一地鸡毛。比如近十年的足球热,当初为了“讨好”某人(这个人的名字跟伏地魔一样不能提),由地产行业领头(主要是当时这个行业足够有钱),各行各业跟进,全社会跟风,这些年热下来,足球真成了烫手山芋。还有比如区块链,比如芯片,比如新能源,比如……,比如除四害,比如大炼钢铁,比如人民公社,比如……,这些热不细说,大家要么听说过,要么经历过。

        热是什么?历史上有过一些学说,目前为止的主流观点在初中就得学习并且考试,大家自行记忆,忘了就网络搜索查询一下。对于个体人来说热代表身体出了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不降下热来就容易出更大的问题,热并不一定就是不好,把它当成一种提示信息并作出适当回应与改善是有益的,适当回应与改善的最终目的还是解决问题后让热降下来,持续热的状态肯定有害无益。

            既然对国学热的“热”不存在正面积极的看法,那么去掉“热”,对国学有什么看法呢?说说“国学”的定义,这个有相对主流全面的解释,转发众多解释中较全面的一条网络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国学/128562?fr=aladdin”,简报正文后有复制内容(少量删节),可以阅览,无删节版请源链接阅读。

        依上述解释的话那就不存在正面或负面、积极或消极之类的衡量标准,它就在那里,人们如何理解、取用,属主观的、个人的范畴。             

        最近和毕业家长聊“孩子恋爱”的话题,斟酌一下少年儿童“恋爱”的涵义,我称之为少年儿童情感、关系的探索与学习。情感、关系需要探索学习吗?稍微思考一下,显然是需要的。大多数成人的情感、关系的困扰就源自于从小无法得到正常的探索与学习。相对于文化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成人社会能提供给予的情感关系的健康的资源是非常匮乏的,情感怎样恰当表达?关系中合适的原则界限怎么确认?如何维系健康关系?这都需要在中正的环境中不断练习。观念认知造就环境,环境影响人,人又承接观念认知,周而复始,从婴儿阶段开始,孩子与周围的人持续互动,形成什么样的循环,值得成人思考的。

        儿童的情感需求主要来源于家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扩展到孩子其他的生活环境,大部分的孩子在十七八岁前,家庭需求仍是主导需求,在此基础上,家长对待孩子的“恋爱”(其实质还是情感与关系的学习与探索),像看待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一般,给予其认知、体验、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在孩子真正有需要的前提下提供知识与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家长如此对待,本身也具备了探索学习的榜样作用。

        这三年,绕不开疫情这个话题,从最初对病毒传播的忽视、粗暴处置到后来长时间的严密管控,再到突然地解除绝大部分管控,大家亲历了整个事件,甚至以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划分命名为“后疫情时代”,一些人失去了生命,一些人失去了亲人,一些人失去了财富,一些人失去了信心,总之“失去”是这几年的主题,我想今后的数年乃至数十年大家不会丢失掉这些记忆。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吗?大家是否会思考究竟谁会为“我”负责而谁又能为“我”负责吗?大家是否会思考权利应当如何维护而权力应当如何节制吗?大家是否会思考顺应事物规律和顺应强权哪个更安全合理吗?大家是否会思考“大国崛起”与公民尊严福祉应当是相匹配而不是相背离的吗?大家是否会思考谁若决策谁应承担相应责任的问题吗?还是大家恍惚一下又投身于下一个“时代”? 

        今年于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的孩子出生,感受到成为孩子的父亲和成为孩子的老师的不同,最切身的感受就是作为孩子的父亲会想要无条件地爱孩子,而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则需要你无条件地爱孩子,想要无条件地爱孩子看认知和能力,需要无条件地爱孩子看操守和素养,前一个偏向于天然本能,后一个偏向于后天修习(这里难免要解释一下“无条件地爱孩子”,无条件地爱孩子是指精神上的无限度支持而非行为上的纵容),“想要”是未完成状态,“需要”是已在进行中。作为孩子的父亲,有机会去完成“想要”,也很容易事与愿违背离初心;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有义务完成“需要”,平时有练习和积累又面临着“监督”,相对来说容易些。

        关于“爱”的话题,关于“时代”的话题,因为父亲身份的“加持”有了更深入探讨的必要,我们可以一起带着爱去创造适合人生活的时代。

        

        (接下来是每期必推)推荐新家长阅读亨利克劳德、约翰汤森德合著的《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有基督教背景,以现代心理学作为基础阐述为何、如何给孩子建立界限的书籍,或许对您和孩子及家人的相处有一定的帮助,他们在出这本书之前还有一本关于界限方面的书《过犹不及》,也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关于界限问题的书,也强烈推荐;之前没有读过吉诺特著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全三册)的家长,可以看看,这本书实操性很强,如果你认为自己与孩子交流欠缺基本技巧,看了应该就能管一些用;还有一本值得推荐的通俗易读的书——帕蒂惠芙乐的《倾听孩子》,特点就是是通俗易懂。如果你在家庭育儿方面没有成为专家的要求,以上四本(套)书基本囊括了你想要的与配偶、子女合适相处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巧,当然,不能保证看了就达到书中所描述的效果,事实上你还要懂得将之化为持之以恒的行为。如果家长想更深入地了解教育,就需要你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各类学科的书籍,并系统地参加由真正的专家、学者主持并教学的教育类培训。

        若有对“关系”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黄焕祥、麦基卓对《懂得爱》《懂得生命》《懂得健康》系列丛书。       

        本学期很少一次性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也没有特别的新电影让人回味其中,倒是重看《霸王别姬》和《大话西游》时居然内心还能如之前有波澜(纯属个人经验)。

        重复:经常提及尊重文化创作,合法观看影片,对于创作者通过智慧与辛勤劳动所创造的作品,我们当然需要通过合法的方式去获得,很多境外电影无法在境内上映播出,这是非常遗憾的,若有机会在内地上映,作为曾经的受益者,我们可选择购票进电影院再看一次影片。

        每次重复:学校不建议家长带领幼小孩子(学龄前儿童)观看任何类型的电影,对于学龄儿童,在国家没有电影分级制度(审查制度并非分级制度)的前提下,还请家长自行慎重甄别后再决定是否让孩子观看。

学校活动室书柜图书数量变化不大,继续供大家借阅;如果大家愿意将家里的书籍放置在活动室书柜供大家传阅,相信有人会因此而受益。

        文化是多元的,需要尊重,但文明与野蛮有非常清晰的分界。文明总是会鼓励和支持人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创造、保护大家生存、生活的环境,去争取、捍卫我们应有的权利,去履行我们应尽的职责,去追求爱和幸福的生活;野蛮则不然,我们要试着分辨野蛮,它们经常以正义凛然的姿态传播仇恨、混淆是非、愚昧大众、制造争斗;过往历史一再显现,对文明和野蛮有常识的人更有可能保护自己,减少生活抱憾,还可能帮助、鼓舞到别人。

 

五 结束语

非常感谢杨彩老师、曾嫦老师、张宓妮老师、毛璇老师、鲁应芹老师、谢纯老师在教学与生活中给予的配合与支持,非常感谢贺小阳女士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方面所做的工作,非常感谢外聘财务人员吴书云女士在财务工作的细致与专业,非常感谢帮助过学校的朋友和组织,非常感谢发起人团队提供这个可以让理想落地的环境。

还有你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包容我们的家长朋友,你们经常提供自身特长与专业为学校服务,也因着你们的信任,让我们有机会照护您生命中的宝贝,感恩遇见你们!

生活是寻找、选择和成为的过程,愿大家各得其所。

简报将发布在学校博客上,学校的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ourgivingtree

简报还会发布在学校公众号上,大家微信搜索“走近爱心树”,可以看到简报内容;与学校公众号关联的视频号有一些与学校生活有关的影像记录,也可以作为了解学校的一种方式。

简报若有错别字或纰漏还请提出指正,如撰写者发现有明显错误将立即勘误并在错误处注明,如发表后撰写者作出修改,也将在修改处注明!

顺祝各位阅读者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复制“国学”词条

因新浪博客显示此词条有未知敏感词(新浪博客告知有敏感词,而此词条是百度词条复制过来,未有敏感词提醒),故请移步百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国学/128562?fr=aladdi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