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华胥氏玄天圣母殿

标签:
历史文化 |
在盘克塬上,有反映华胥氏文化的一家4代8座古庙宇。庆阳华胥氏、伏羲、盘古文化遗址,显示出以盘古为代表的伏羲氏从庆阳境内的东葫芦河到庄浪、静宁、秦安境内的西葫芦河,延伸往甘谷、榆中到陕西太白山、华山及至河南王屋山的华夏文明发展脉络,形成了儒家所推崇的中华民族三皇五帝传说历史,显示出从奴隶社会至封建时代,象征中华民族的华夏正统文化。古人类在庆阳留下了20万年连续不断的文化记录。
庙宇民俗文化传承,是人祖传说历史的文化载体,图腾文化则是人祖繁衍发展的脉络,也是最早的人文符号,出土文物与考古遗址则是印证人祖传说的科学数据。所以说,史书不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古人类的繁衍迁徙,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多方求证,综合分析,用考证结果弥补史书缺失,这是上古史研究的唯一途径。如女娲造人的神话,在人祖传说中有显明繁衍脉络:8000年前中原太昊伏羲氏、东夷少昊伏羲氏,本身就是伏羲、女娲族相互通婚的后裔,西部西貘族与东夷泰安太阳族也是女娲后裔;8000年后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母族,又是西貘女娲氏后裔有蟜氏。所以说不论是西部炎黄族,还是中原、东夷、西域古老先民都有女娲氏血脉,可见女娲造人的传说言而有据,实属中华人祖历史。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启步。著名历史学家何光岳认为,中国文明起源,通过传说、典籍、考古、实物及图文证实,业已有8000年历史,有的学者且认为已达“万年史”的时限,都是言而有据的。
华夏文明即指华胥氏文明,从考古遗址与民俗遗址,显示出华胥氏万年之前,就在华池燕麦山发现了人类可食用的野麦,开始了葫芦的种植,被称为农业初始文明。华胥氏随伏羲政权东迁黄河中下游,先后留下了华家岭“祖河”“历河(鵹河)”之名,华亭“华尖山”之名,华山、蓝田华胥氏遗址。华胥氏东迁至山东菏泽,推广莱麦(燕麦)种植,在山东莱州、烟台一带留下了蓬莱神话与很多带“莱”字的地名,当地人尊华胥氏为“麦奶奶”。陕甘人称伏羲氏为“天昊”,尊为天帝;河南人称伏羲氏“太昊”,山东人称伏羲氏“少昊”。因为伏羲政权从兰州榆中东迁陕西、河南、山东,前后历时2700余年,所以说伏羲氏、炎帝、黄帝各指一个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时段,传统史书把伏羲氏、轩辕氏为代表的三皇五帝作为8代人,造成了民族历史6000余年的文化断层。
儒家编导的传统史书,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支配下,以伏羲为人文始祖,略去了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数万年的母系氏族时代。从传说历史与古文字破解及古地名记忆中,可知伏羲生母第十代华胥氏,名曰“且”。庆阳环江古名“沮水”;华胥氏迁居华家岭,留下了“祖河”“鵹河”地名。传说第四代伏羲女娲政权立都榆中,祭天祭祖,这个“祖”字,左侧是表示祭台的“礻”,右侧则是第一代伏羲生母的名字“且”。“且”字是华夏祖根,“且”最早有三个读音“祖(zǔ)、巨(jù)、渠(qú)”,由此可见祖宗、祖国之“祖”,来源于庆阳先民对人祖华胥氏的祭祀。“礻”表示祭台,如庆阳先民尊后土为“社神”,“社”字左侧为祭台,右侧是后土之“土”,即是“社”字的构成。(《丝路先声》作者窦彦礼1332548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