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享】书法家李松早年给我的一封来信

(2014-10-09 18:26:15)
标签:

书法

李松

临池取诸家

间架结构

体势

分类: 书法知识

    书法家李松的“画字”让许多人评论不已:完全不是中锋用笔。

    其实李松老师的字原来根本不是这样的。他是1950年出生在天津,自幼就学习书法。当时一直是学习欧阳询的楷书,其功底是相当的扎实。他的欧体楷书,完全可以作为小学生和初学书法的人作为描红课本来学。可是后来就是因为他的字写的太正统,被一些书法界的“名人”品评为“太甜”像个“字匠”写的字。后来他就开始了学习北碑文和褚遂良的字。

     因为他的“眼睛”有超强的记忆力,所以在追求古朴苍意上,基本达到了随心所欲。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是他有扎实的欧体字的基础,对间架结构掌握的熟练至极,才能达到现在写的字“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程度。

     田蕴章老师的功底在“脑袋”有超强的记忆力,他能把所有的书法知识讲的“淋漓尽致”是当之无愧的教授!可是他的字,还是脱离不了欧体的正楷形态,永远达不到“古拙”的韵味。

     书画同源,如果谁能把任何的书体都印在脑子里,写出来,还不失“形似”,最后达到“神似”。谁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我记得著名已故书法家山河老师曾经说过:【书法不是照相,先追求“形似”,然后再追求“神似”。要有自己的风格,学习书法要十分学习,抛弃三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你们再看李松现在的字,和原来的字,有什么变化呢?

星润: 【分享】书法家李松早年给我的一封来信

你好!来信已经收到。

信中,你对我一口一个教育,我实在是不敢当,咱们之间这样的话显得有点不太浑和了,你说是吧?

写得一手好字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如果单纯地写一般的钢笔字,似乎还容易做到,如提到书法的高度来讲,里面的学文可太多了。我只不过是一位小卒,掌握的也是支离破碎的知识。但我还是有极大的兴趣,也决心在书法方面做出点成绩来。【分享】书法家李松早年给我的一封来信

我想,书法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吾辈应很好地继承它,作为一个中国人,连中国字都写不好,我总觉得是一种耻辱,加上本身的爱好,铸成我学好写字的动力。 【分享】书法家李松早年给我的一封来信

    我体会,写字要经常,要常临摹一些名人的字,如一些字贴等,再一个是常留神一些牌匾上的字,往往那上边的字写的是不错的,每逢遇到一个好字,就好好地揣摩,看人家的字好在哪里,每一笔怎么个写法。经常的练习,时间长了也就逐渐能掌握一些字的写法。【分享】书法家李松早年给我的一封来信古人云:“临池取诸家”就是这个意思。博采各名家之长,丰富自己,这样才能丰富自身的营养。这些讲的太简单,只是讲点肤浅的。如果写毛笔字,在信中不太好叙述明白。我现在也是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觉得知识太少,还得从仔细的方面研究。再有,要注意规范。不胡乱造字,不学一些没有出处的怪字。如果规范的写法,凡是懂的人则一目了然,内行的看得明白。如果写出的字,连内行人都费解,就糟糕了。也是学风问题。往往有的人专门爱这样,以为有学问,其实十分可鄙。我们切切不可这样。上边的体会是我自己总结的,很片面。请你批评指正。

再谈谈字的具体写法。(仅就钢笔字谈起,若毛笔字还有笔锋等暂不赘述)一个字写得好坏,首先是间架结构,好看坏看就在这里。例如:(开始举例)东 、东 、东 三个字。【分享】书法家李松早年给我的一封来信

第一个字间架结构较好,其它的二字不佳。简言之,就是眉目不清,嘴歪眼斜。写钢笔字能做到这样,字基本上让人看上去还说得过去。钢笔字主要就是讲究间架结构。如果,再加上力度就更美了。例如:(开始举例)东、东、海、海两个字。

前字平铺直叙,后者就能看见力在其中了。也就是说写出毛笔字的风韵来了。再者一比较就能分辨出来了,所以有力和无力大不相同。有力者给人以精神饱满,体势雄健之感。若只有简单的间架好,给人总觉它有萎靡、轻弱之意。所以字写得既要有布局匀称的间架结构,又有苍劲的体势,这样的钢笔字就是不错的。尤其是力道比结构难以掌握。最好是多写毛笔字来体会力的所在之处。不然,给人的感觉是劲没使到地方,毛笔字写好了,钢笔字就没问题了。

写了这些,啰嗦得很,不知说明白了没有?你慢慢的看吧,有不当的地方请你别客气,我们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吧。

祝你学习进步!                    

                                        李松      197937

【分享】书法家李松早年给我的一封来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