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2011-05-11 14:31:06)
标签:

汶川

映秀

512

灾后重建

杂谈

分类: 原创随笔

(图.文)海笛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水磨镇相距很近,是汶川大地震的源头,均是地震的重灾区。三年前的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就在映秀镇。那一刻,地动山摇,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多处发生 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也全部中断。原本万余人的镇子经过这场巨大的灾难之后,仅有2300多人生还,这里已是一片废墟。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汶川大地震已三周年了,星期天和几位友人相约,去映秀、水磨镇看看。映秀倒塌的学校还在,地震源头震垮的大桥还在,但一座新的映秀、一座新修的大桥已经建成。


  仅三年啊,除了作为遗址存在的璇口中学废墟外,我们已经很难让人想象当时地震的惨烈景象了。曾经满目疮痍的映秀小城,如今已是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绿树掩映,花丛 烂漫,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宛如秀美的江南小镇。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是由广东东莞市负责在原址上修建的。在这个四面环山、两河汇流的一平方公里场镇上,已建成了容纳1.2万人的住房安置,以及学校、医疗等民生工程。川西民居、藏寨 风情、羌式建筑交错相融,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山间;民族风情的民居、现代风格的场馆、宽敞平整的街道也沿河顺势展铺开来,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 石墙灰顶的羌寨石阁,粉墙金瓦的藏式小楼,一条条纵横贯通的街道,一片片爬满葱翠绿色的山坡,一张张洋溢着幸福微笑的脸,往来如织的行人......木有搞错啊,这么短的时 间,这样的建设,这样的速度,真让人难以想象。


  从映秀到汶川县水磨镇不到10公里路。水磨镇位于汶川南部山区,是藏、羌、回、彝、汉等多民族聚居地。当时,水磨全镇近2万人受灾,92人死亡,大量居民住房、公 共基础设施倒塌或严重损坏。这里由广东佛山市负责重建,2008年8月,佛山援建组来到水磨镇后,并没有急于“盖房修路建工业”,而是先“诊断”再“规划”,然后才开始“ 重建”。援建者没有把重建当作一个“房倒盖房、路坏修路”的建设任务,而是开展调研,跑遍当地山山水水,在深入了解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群众需求后,才制定了规划。按 照“生态、文化、安居、乐业”的理念打造全新的“水磨羌城”。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如今的“水磨羌城”由和谐广场、170幢居民楼、农贸市场等组成,总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水磨羌城”借鉴羌族传统民居风格,结合西羌的深厚文化内涵,形成协调 统一、民族特色明显的羌寨。全镇300多户人家过上了“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商铺,人人有就业”的生活。在这片废墟之上,水磨镇寻回了自己往昔的清丽身姿,她清秀宜人的 生态文化新貌。在今年“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获得“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震惊了中外。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映秀、水磨镇涅磐掠影


  行走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水磨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黄墙青瓦的藏羌民居;店铺林立,雕花木门恢复了明清风韵,每家每户的窗棂雕刻着不同的装饰图案,点缀在 青山绿水之间,好像幅幅水墨画卷。站在春风阁上,扑面春风煦煦,远眺大山、近瞰流水,看不尽古镇街景,品不够的民俗民居,修建者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让一座湖滨山 地新城的悄然崛起,她不仅托起了水磨人民幸福生活的梦想,也见证了地震灾区一个小镇的涅盘重生。 水磨成为了一个宜居的旅游城和文化城,难怪亚太旅游协会副首席执行官 张科德说水磨的建成:“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奇迹,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奇迹。”我们也无不为之感叹骄傲,映秀、水磨镇是四川灾后重建伟大奇迹,向世界昭示了举国救灾 的“中国模式”,还有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力量和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神秘的后山(4)
后一篇:尴尬的打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