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笛老三届千寻
海笛老三届千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69
  • 关注人气:9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秘的后山(3)

(2011-03-11 09:25:29)
标签:

文化

分类: 原创散文

神秘的后山(3)

神秘的后山(3)

(文)海笛

我的知青小屋只有一张条凳,干妈和队长就坐在我的床上,民兵排长、会计、保管另外几个人就挤在这张条凳上坐着。

“孩子,干妈和生产队的干部都在这,我们来问问你到后山的事。”大家的神情有点严肃,干妈看着我说。

“我去砍柴啊。”

“谁让你去的?”老队长在一边发了言。

“我自己啊,也没有谁说不让去嘛。”

“你在后山看到什么没有?”

“有一个人。”于是我把我看到的情况给大家说了,干部们面面相觑。

“你没有进他的屋子,吃他的什么东西嘛。”我摆着头,大家沉默着。

“文同志,是这样的,我们就打开窗子说亮话吧,我们大队有个麻风病人,他不愿去麻风病院,他的儿女也不愿送他去,在后山为他修了间茅屋,让他住下来了。”还是老队长说了话。

一听说麻风病,我的头嗡的一下就响了,头脑里顿时一片空白。没下乡时我就知道麻风病厉害,国家没有医治这个病的药物,这个病极容易传染,没想到被我遇上了。听人说过得了麻风,病人斜眼歪嘴,断手烂腿,流脓流血,有的眼如黑洞,其状各异。

我当时心理不亚于现在对癌症和艾滋病的认识,顿时恐怖占据了我的心,原来 他是个麻风病人啊,我呆在那里,只恐怖占据了我的心。

“没什么,没什么,只要你没有进他的屋子,没有吃他的东西,就没有什么关系。”民兵排长发了言。

“那个病人是个好人,他也不会害你的。”干妈也安慰我,干部们也七嘴八舌的,我的心才平静下来。

从他们的话里,我听出了点头绪来,这个麻风病人已经在山上住十多年了,只有他的家人与他联系,当地的人都知道,他们从不去后山,也没有人知道那个病人的死活。

他们也知道这种病没法治,当地叫癞子病,这个地区解放前就是麻风病流行区,以前这里出现病人,都受到歧视,包括他的家人。有些病人还被处死,烧掉或活埋。解放后,国家建立了麻风病院,情况有所好转。

“现在也没有医这个病的特效药啊。”老队长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你们知识青年下来时,那时谣言四起,说我们这里遍地都是麻风病,公社专门开了会,让我们处理好这个病人,我们没有办法啊。最后公社发话说,这事反正不能让知青知道,这会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我们把这个事瞒了下来,谁知却被你发现了。”

那晚干妈和几个干部轮番给我说了许多话,他们的意思我理解,不外乎就是这么两点,一、以后千万别再去后山了,如我传染上麻风他们不好交代;二、这件事也千万别外传,不然会造成知青波动,公社也会追究的。

“放心,我一定听你们的话。”看着村上干部个个心事重重焦虑的样子,我的心反稳定下来了,向他们做了保证,他们才放心的走了。

从此我再不敢到后山,但我老想起那个麻风病人。在后来和农民的劳动中,我断断续续知道了这个病人不同寻常的经历。

这个人家在邻队,土改时曾当过这个队的队长。解放前家里很穷,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在他二十岁的时候,给当地的一个保长打工,那时国民党部队抓壮丁,保长完不成抓壮丁的任务,就让他到县上去送一张纸条。

他不知写纸条上写的啥,就稀里糊涂的去了。结果纸条送到,人也被抓了起来。原来纸条上写的就是说他是某某保的壮丁,请查收字样。因他不识字,居然自己送货上门,人家求之不得,当然照单收人。后来他经过千辛万苦,临近解放才逃回家乡。

解放后他是农村土改的积极分子,分了田、分了地,是公社的典型,常常忆苦思甜,因为他受过苦,他很珍惜翻身后的日子,得到了当地人的爱戴。

难怪他给我说他当过兵,到过省城,大概就是指他的这段经历了。正因为他有这段经历,所以大家才没有坚持把他送走,其实他已在山上生活了十多年了,也没有谁去管他,他早已被人们遗忘,这个遗忘被知识青年的到来和被我的发现,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你放心,这个麻风病人时日已不多了,他的病已到了晚期,他已让他的儿子为他准备了一大桶煤油,一大罐酒,说他要在清明这天自己了断。”老队长给我说。(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