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目标不是提高体育分数(2013年4月)
(2013-04-10 04:51:33)| 标签: 教育体育高考个体差异 | 分类: 发表的文章 | 
最近,一些地方省份都出台了政策,欲将体育成绩与高考挂钩。众所周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逐年下降,体育锻炼刻不容缓。但在高考中增加体育测试,是不是又在增加孩子负担?“应试体育”能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提高体质吗?
北京青年报的讨论,体育成绩该不该和高考挂钩?
http://bjyouth.ynet.com/3.1/1304/10/7937833.html
海外传真
体育的目标不是提高体育分数
◎陈忻
青少年体质下降确实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不是把体育成绩和高考挂钩就能够促使学生去运动锻炼,达到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增强体质的目的呢?
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青少年体质下降是因为学业太重,一些学校的体育课时间都被其他课占用,课间活动时间也被占用。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户外运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减轻学业负担;要减轻学业负担,就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这种评估体系。不改变评估系统,而只是加一个应试体育进入这个应试体系,恐怕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
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在体育考试当中有个好成绩,而是希望能够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和爱好,并增强他们的体质。体育运动的爱好也应该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不是统一划一道应试体育的分数线。各种体育爱好和锻炼都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并非体育考试当中的几项。
在美国,孩子们从小就经常运动,四五岁就开始参加棒球队、足球队等运动。我们参加 一个机构组织的足球队,每年5岁组至8岁组有400多个孩子参加,橄榄球有300多个孩子参加。我们参加的另一个机构组织的棒球队,一个季节组成了18个队。每周两队比赛,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都来观战、呐喊助威,像过节一般。美国人对体育的热情可见一斑。
春天和秋天,孩子们玩足球和棒球,夏天学游泳,冬天学滑冰。每个季节都至少有一项运动。在运动中不仅体质上得到锻炼,在看待输赢、团体合作、坚持等等一些品质上也获得了进步。所以体育运动不仅仅是要达到什么成绩和分数的目标,当孩子们对此有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某一项运动,他们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分数和体力上的进步。体育已成为一个磨炼身心品质的好途径。
美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随着年级升高逐步紧张。小时候因为孩子学习没什么压力,所以有时间去参加各种运动,多一些尝试和体验,父母也由此观察孩子的长处和特点。当到了初中、高中,学业渐重,孩子们还有一部分时间要花在社区活动或者做义工上,就不能参加很多体育活动了。孩子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长项,选择保留一项体育项目。挤时间去运动不是出于要拿什么分数,多数是出于爱好。当然,将来在申请大学的申请信上写出自己对一种运动的坚持,也许会被一些学校看中。学校会认为,这个学生有坚韧不拔、善于管理时间等优秀品质。
美国孩子能够从小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一方面和美国重视体育的传统观念分不开,爸爸喜欢运动,自然从小就带着孩子运动。另一方面,美国有很多公共体育设施,游泳池、体育馆等等,方便孩子们去运动。而且孩子们能够经常接触自然,比如去爬山,这也是一种运动。
最关键的,美国的教育比较尊重个体差异,给孩子一些适合个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孩子才能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和爱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所长。这些,不仅仅有利于体质,也磨炼了孩子的品质。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