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简介

标签:
教育心理研究方法统计科学 |
分类: 心理/教育/杂谈 |
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简介
by 陈忻
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是通过长期的研究建立起来的,并且不断被修正完善。
简要地说,儿童心理学研究要经过以下一些过程:
首先,一个研究者对儿童发展的某个方面感兴趣,比如,婴幼儿情绪的发展,婴幼儿语言的获得,等等,第一步是阅读该领域大量前人的文献,了解各位前辈的儿童发展观是什么,也就是每个人是怎么看待儿童发展的?他们的研究是怎么进行的?他们是怎么解释研究数据的?比如,早先,hall and gesell认为婴幼儿的行为是在预设成熟条件下的逐步展开。比如,后来,bronfenbrenner提出周围的环境/情景是儿童发展的根源。社会互动是双向,互惠的过程,等等等等吧。人们对儿童发展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系统,随着研究的进展一直在修正和进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对一个研究者怎么进行研究和怎么解释研究结果是有着深刻的影响。
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研究者对某一个现象或者是某一个行为提出自己的假设,或者是预测,这个预测不一定是陈述性的,有时候可以是疑问,究竟是不是这样?
有 了研究假设,研究者需要考虑这项研究,需要什么对象或者样本,并且需要多大的样本,在哪里选取样本。(每个学心理学的,都系统学过统计课。我们系的研究 生,第一年有两门统计课,整个系的学生一起上。还有各专业的研究生由导师上专门的研究方法课。每一年都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课。我自己因为觉得统计的重要,又去统计系修过好几门课。)
然后就要决定怎么收集数据,也就是决定研究方法。通常研究方法有:观察法(有自然观察,有结构观察等等),录像录下来,回来以后看我们所要研究的行为或者变量。这里,要进行研究的行为etc. 需要给一个明确的定义,以及怎么测量,都有严格的定义(不赘述)。实验(这里面要注意因变量,自变量,还有各种实验方法、设计,不赘述);访谈;问卷;案例研究等等吧。每个研究方法都不是完美的,都有长处和短处,看在研究中怎么具体实行或者几种方法一起用。
有的研究是长期追踪研究(同一组样本,收集不同年龄段的数据),有的研究是cross-sectional(就是收集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的数据,简单说,比如在一个月内,收集2岁,4岁,6岁组儿童的数据)。同样,不同的研究方法有长处和短处,为了克服两者的短处,还有一种研究叫longitudinal-sequential设计。
收集到数据,把具体的行为或者要分析的现象定义好,以变量的方式输如计算机,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这里要提到reliability和validity, 就是可靠性,你的研究设计应该是清清楚楚,别人拿去可以重复做。有效性,你的研究,每个变量的测量,应该原原本本反映了这个变量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是研究 假设里,研究者想要测的特点。所以说测量在心理学中也很重要,很多概念,行为,现象,必须要转换成可测量的变量,怎么陈述假设,怎么定义和测量这些变量, 都很重要。另外,通常,研究数据有两个不同的人来coding,比如,我看录像,把要测量的变量根据定义和code,记录下来,另一个人独立看同样的录像,做同样的事情,最后要算这两个人的数据是否一致,在研究报告中非常重要的一项:reliability,没有这一项,研究报告是无法发表的。
解 释实验结果。在前人的研究理论,研究结果基础上,报告这个研究和前人的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和改进,数据怎么在整个理论系统里解释。在这里,结合研究者的 儿童发展观和前人的理论,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对一些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预测等等,并指出将来的研究方向和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等等吧。
想说,儿童心理学是科学,理论不是仅仅凭经验和观察,或者读几本书就可以得出的结论。希望广大的父母看一些论述,要想一想,那些论述是不是可测量,是不是有一些数据或者理论做基础。作为父母鉴别网上众多信息的一个小小的参考吧。
(先飞速写这么些吧,要详细了解,儿童心理学的教材应该有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