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情绪化”宝宝过招(2013年1月)

(2013-01-01 09:21:35)
标签:

育儿

情绪引导

正面情绪

负面情绪

resilient

分类: 发表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因2个多月前在微薄讨论而起。讨论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父母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孩子每时每刻快乐!这个愿望无可厚非,为人父母,谁不愿意给孩子最好的呢?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成熟处理自己的情感这种能力非常重要。Dr. Ginott: “孩子的欢笑和泪水同等重要。情绪使品质/人格高尚。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因为我们体验各种情绪,我们体验越深刻就越成为人类。我们作为父母,虽然不必刻意让孩子不快乐,但在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要引导这个事情成为孩子成长/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前面的读书笔记, positive pushing里面也讲到,父母如果过渡保护,千方百计去取悦孩子,孩子就没有机会学习处理感情,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954530101aqkr.html


在生活中,孩子自然而然会经历各种情绪,从幼儿时代起,帮助孩子认识/界定情绪;父母经常认同孩子的情绪;并且我们向孩子传达一种观念:情绪没有好坏,虽然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生气,伤心,高兴,激动,但是你必须学会,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好坏,你生气了破坏家里的东西,就不是一种好的方式。父母要引导孩子比较好的表达情绪,疏导情绪。经过这样引导的孩子,在将来碰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能有弹性(我们叫resilient,这是很重要的情商培养的一部分)。这样的孩子,从长远看,他的人生能够快乐的可能性大一些。如果家长只顾眼前,一味让孩子每时每刻快乐,这个孩子从长远来看,不一定能快乐。


在美国的课堂里,也经常传递这样的信息,让孩子界定自己的情绪,最后自己的情绪是怎么化解的,我在微薄里曾经贴过大宝的课堂作业。

 

这个情绪引导,里面的学问很大,很多phd写过很多书。杂志文章,字数有限,我只是从我自己的实践出发,简要讲一讲,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我们可以做哪些工作。

 

 

------------------我是开始的分割线--------------------

 

 

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聪明宝宝》杂志,20131月,陈忻)

 

快乐成长

 

与“情绪化”宝宝过招

策划/陶里

/陈忻

 

 

引言:

宝宝的情绪非常戏剧化,上一秒还“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下一秒就变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如何与情绪化宝宝顺利过招?这是父母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你会怎么应对这种情况?

 

有一天,妈妈给宝宝洗好澡,抱到床上擦干。3岁多的宝宝很不合作,一直哭哭啼啼地说:“我还要洗,我还要洗!”


有些妈妈讲道理:你今天已经洗过了!已经干干净净了,我们明天再洗。好了,不要再闹了,赶紧穿衣服。

 

有些妈妈分散宝宝注意力:用宝宝喜欢的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马上把衣服给他穿好。

 

有些妈妈觉得没必要惯坏宝宝:洗了澡就要穿衣服,这是规矩!你这么大的宝宝了,怎么还不听话呢?别胡闹了,今天已经洗好了,要洗也明天再洗,现在赶紧穿衣服。再不穿就罚站

 

有些妈妈不忍心看到宝宝哭:好吧好吧,那就再洗10分钟,只能10分钟哦。

 

认同宝宝的感受

 

上述这一幕曾经在我家发生过,可能在很多家庭也同样发生过。当时小宝3岁多,洗了澡非说还要再洗。我苦口婆心说:“你今天已经洗干净了,不用再洗了。”我觉得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了,可是他还是哭着指着浴室说:“我还要洗澡,我还要洗澡。”我说了几遍都无效,灵机一动,想起一个育儿原则:认同宝宝的感受。

 

往往认同宝宝此时的心情,能让他平静下来。我就抱着小宝说:“你还想洗澡对不对?”小宝很神奇的不哭了,点了点头。我说:“你很喜欢洗澡,你可以玩水,还可以玩鸭子。”小 宝因为我的认可,更点头不已。我继续说:“妈妈不让你再洗了,你有些不高兴了,对吗?”他的心情被我认同,继续点头。“我也很抱歉呢。可是我们每个人一天 洗一次就够了,多洗会让皮肤变得很干,你会不舒服。这样吧,我们明天再洗好不好?明天你还可以玩鸭子!好吗?”他完全停止了哭闹,点了点头,任由我擦干穿 衣服,然后毫无意见地下楼了。

 

宝宝只有3岁,他只想做他想做的事,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对于我们的道理和理由,常常不能接受,但是,当得到我们的理解,他的心情会转好。等平静下来,大部分时候还是挺通情达理的。

 

 

让宝宝学会管理“自我情绪”

 

在我们养育宝宝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种情绪,所谓有苦有乐。往往我们做父母很享受开心一刻;当宝宝不高兴、愤怒、沮丧的时候,我们怎么积极引导,让宝宝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1.        帮助宝宝了解自己的情绪


宝宝很小的时候,对情绪的感受很模糊,比如生气、受挫或伤心,他们分不清楚,只觉得自己很不开心。如果父母常常给宝宝的一些情绪下定义,能逐渐让他认识自己的情绪。在宝宝小时候,可以经常和他们一起读一些介绍情绪的绘本,让宝宝了解:当我感到这样的时候,原来是这种情绪。看,图上的小朋友脸是这样的,身体语言是这样的,他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感受呢?

 

等大一些,可以逐步引导宝宝用语言把他的感受描述出来。我在宝宝3-5岁期间,准备了一个本子,当天如果有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情,我就和他们一起记录下来。我们回顾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是怎样的情绪呢?后来你感觉好点了吗?为什么?或者我们是怎么做的?

 

比如,刚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大宝不敢把头放到水里,看到弟弟把头放到水里还很不高兴。回家我们就写日记,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点害怕,有点受挫折,看到弟弟会了可能还有点羡慕和嫉妒。我只引导他说出感受,但是我并不评论这样的感受不对或者你不应该这么觉得。大宝说出来以后我能感觉他的心情好多了,而且我抱着他认同他的感受,说:“是啊,妈妈能理解,妈妈小时候刚开始学游泳的时候,也很害怕呢。妈妈小时候学骑车,学了很久还不会,很受挫折,不过,多练练,后来终于学会 了。”当他终于突破地把头放水里后,我们也写日记,他当然是觉得高兴,激动和受鼓舞。

 

经历了这些过程,以后的日子里,如果碰到类似的情景,我们会回顾成功的经验,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也知道有了这些情绪并不糟糕,关键是怎么对待这些情绪。引导宝宝的思路从消极情绪转移到怎么解决问题这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对宝宝的成长尤其重要。

 

 

2.        认同宝宝的负面情绪


情绪有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父母往往接受宝宝的正面情绪,对于负面情绪,有时候不耐烦,有时候不认同。比如宝宝心爱的一个玩具坏了,他很伤心,哭闹不休。有些父母会不耐烦:“就这一个玩具,别哭了,明天再去买一个!”或者说:“有什么好伤心的,我们小男子汉,不要哭。”

 

这里面传递了一个信息,让宝宝感到如果他体验负面情绪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不被父母认同,从而宝宝会产生羞愧感,并无从排遣。如果我们能感同身受,抱着他说:“玩具坏了你很伤心啊。我也希望它没有坏。你想怎么处理它?”引导宝宝把思路转到解决问题上来。你们可以一起讨论:“是把它收起来?能不能修好?再买一个新的?以后玩的时候小心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把伤心的情绪排解掉。

 

3.        引导宝宝适当表达负面情绪


我们要让宝宝明白一件事:不管你正体验着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我都能理解。我认同你的感受,但是,怎么发泄这种情绪,我们需要讨论一下。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过你表达情绪的行为有好坏之分。我认同你的情绪,但是我不一定认同你的行为。

 

有一次大宝和比他大6岁的孩子玩游戏,当然比分差很多,好强的大宝受不了,找个由头把沙发的垫子都扔到地上。我把他单独带到另一个房间,跟他说:“我知道你分数没有Josh高,你很有挫折感,对吗?可是他大你6岁,这个游戏他已经玩了上千遍了,你今天才第一次玩。你的分数对你这个年龄来说,已经很好了。这样你是不是感觉好些了?”他低着头不说话。我继续问:“你高兴的时候怎么表达?你会自然而言地笑,还会一蹦三丈高。那你有挫折感的时候怎么表达?把垫子扔地上吗?这是一个好的表达方式吗?还有别的表达方式吗?既可以表达你的负面情绪又没有破坏性?”

 

然后我们想了几个办法,比如,想象自己的头上在冒烟,在纸上画很多愤怒的小鸟,说着说着他笑了。然后我说:“你要提高分数,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发脾气能提高分数吗?那要怎样才能提高分数呢?要多练习,让Josh教你一些窍门才行。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我认同他的情绪,但是我不认同他带有破坏性的表达行为。我们可以寻找一些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但是最终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认识自己的情绪, 能够适当地表达和处理情绪,并且目标不仅仅是宣泄情绪而是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相当重要。在宝宝还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逐步培养宝宝 这种能力。有研究表明,父母经常做这样情绪引导的宝宝,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比较容易冷静下来,比较容易专注去解决问题,而且,他们的同伴关系比较好,学业成 绩也比较高。


与“情绪化”宝宝过招(2013年1月)

与“情绪化”宝宝过招(2013年1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