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文章,是应上海的杂志《为了孩子》的编辑邀请写的。没有删减的原文我发在这里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3954530101auxd.html
从纯理论派到理论加实践
陈忻
《为了孩子》,2012年12月
2012年的大专题《传递爱的正能量——因为宝宝,我的改变》
陈忻:留美儿童心理学博士
儿子:大宝,6岁,小宝,5岁
怀大宝的时候我已经博士毕业在工作了,我当时对养孩子信心满满。
想啊,在儿童心理学这个领域学习研究这么多年,观察过、测试过多少孩子啊,对付自家一个孩子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吧。大宝生下来第一天和我一起呆在产房,突
然哭了。除了出生时的啼哭,这是大宝第二次哭。我当时头脑一片空白,手忙脚乱地按铃,叫护士进来。护士检查了尿布,说有可能饿了,然后指导我喂奶。当时我
自己都觉得很可笑,我博士论文的主题就是研究婴幼儿的哭声,听了多少形形色色的哭声,临到自己,反而慌了。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做父母这件事,单靠理论远远不够,需要亲身实践、体验和领悟,话虽简单,但对于充分相信理论的力量的我来说,只有亲身体会了,才能领悟。所以,我自己做了妈妈以后,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真切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还因为有了大宝和
二宝,我更能体会心理学上说的个体的差异了。大宝和二宝,他们性别相同,却个性迥异,简直是“白天和黑夜”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我便能更加理解其他的父母
了。有孩子之前,我比较“硬”,有时会很直接认为“这位家长哪没有做好,做得不对”,但实际上孩子的差别实在很大,单凭父母的提问或描述,就对他们的教养
方式做判断、下结论,有失公允,现在的我在理论面前,在孩子面前,在家长面前更“柔和”了,这也是我的改变和成长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