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物极必反原理看A股走势

(2010-06-17 06:59:20)
标签:

基金销售艰难

物极必反原理

股市

机会

股票

近期,大批基金扎堆发行,然而,由于市场持续下行,今年以来新基金募集异常尴尬。统计显示,50只已成立的新基金仅仅募集资金800多亿元。目前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共20只,销售情况甚为艰难,热销的只有某保本型基金,该名为XX保本增值基金则再现当日告罄的奇迹。这一切的确似曾相识,在2005年市场低迷之际,基金销售普遍艰难而独有保本型基金热销的现象曾经发生。这现象显示当前投资者的风险意愿非常低,并接近股市下行最后阶段的水平。

 

记得在九十年代,有人用数证券部门口自行车数的办法来判断市场是否见底,似乎屡屡中的。当交易时间证券部门口的自行车零星可数时,股市也就通常到了阶段性的最低点而转势在即了。到了近年,随着富裕程度的改变,“自行车规律”也被“基金开户规律”所代替。所谓基金“开户规律”,是指新增基金开户数增减与沪深股市涨跌之间的相关性规律。对比2005年以来的每月新增基金开户数及上证指数点位,可以发现:新增基金开户数与股市涨跌总体上与上述“自行车规律”是一样的。当新开户数持续下降到低水平时,股市见底已为时不远了。这些现象,正是我们熟悉的“物极必反原理”的体现。

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5月第一周的新增基金周开户数为3.34万户,创下近5个月以来的新低。或许意味着市场已经在底部区域了。

从市场估值角度,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目前沪深300指数在2800点一线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基本跟2005年的1000点、2008年的1664点接轨,对应的动态市盈率仅为15倍。这一估值水平也已与增长率接近零的发达国家市场保持一致了。由此可见,现阶段股市基本到了底部区域,即使是从紧政策在延续,但至少阶段性、结构性机会已逐步闪现了。值得关注的行业是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等等。

财富管理的其中一个误区就是: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意愿随市场的上升而上升,随市场的下跌而下跌。投资者往往在市场低迷时追求保本(保本性基金在2005年热销,在现在也热销),而在市场火热时追逐风险(在2007年股票基金超级热销)。结果呢?也不需多说了!


现在,大家又似乎对国内股市丧失了信心,具体表现上就是以各种方式表示和发泄对股市下跌的失望。行动上就是用脚投票,弃风险而寻保本。然而,对于本来就希望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取高收益的投资者,为什么不从另一个较为正面的角度来看最近股市的下跌呢?股票普遍便宜了,以后回升的空间大了,同样的资金可以买更多的股份了!

 

虽然,已经估值偏低的股市尽管可能短期还会下跌,但肯定是要涨回去的,而且会最终涨得比现在更高。巴菲特当初买高盛,买完后都经历过30%~50%的下跌而被笑话,但是回过头来看发现,股神毕竟还是股神。

 

沪深3000指数年初至五月底跌幅超20%,,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倒数第二。而我国经济复苏势头却在全球傲视同群,这可以说是“极不正常”。然而,这次不正常估计也不例外地意味着大机会。根据历史规律,当某个市场低迷至人人谈及色变而惟恐避之不及时,其实,大的长线机会已悄然而至。当无人敢轻言底在何方时,底其实可能就在脚下。

 

如果您有留意,国际大鳄们对中国股市可不悲观:有蛛丝马迹表明索罗斯有可能已出手了!而QFII们好像也不甘寂寞。同时农行IPO在H股市场的推销远比在国内A股顺手,也说明境外投资人依然看好国内市场前景和认可当前估值。

 

我们近期一直骂国际大鳄在中国市场低买高卖,出手赚了多少多少,造成“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云云。现在它们可能又来了!我们应想想,在他们觉得可以介入之际,我们为什么却因妄自菲薄而裹足不前,而总是在市场再度火爆时在从大鳄们手上高位接盘,然后再大骂一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